课程特色
日期:
2017-11-24 1045 1、课程建设体现基础性和应用性相结合 《运动解剖学》是专业基础课程,是后续众多课程学习的理论基础,该课程已经初步形成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课程特色,得到了其它后续课程教师的积极评价,符合体育专业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要求,课程教学中增加新理论知识,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更多的体育实际问题带入课程教学,将《运动解剖学》课程建设成为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典范课程。 2、构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利用《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设备条件,其实验大纲、实验指导资料、参考资料、实验影像资料、实验室仪器设备、模型满足教学要求,实验室除用于学生的课堂实验以外,学生可在学习运动解剖学的理论和知识的同时,应用所学的知识在身体训练中实践,既可加深对运动解剖学知识的理解,也能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帮助解决一些实际矛盾和问题。另外,尝试着让学生利用所学的运动解剖学知识,为学生自己身体训练和为社区居民、其他系学生的健身锻炼提供指导服务。通过这些活动,使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能够很好地衔接起来,缩短了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3、改革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授课方法已经难以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老师互动的社会交往情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构建知识、形成能力。本课程贯穿从“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模式转变,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兴趣,对课堂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学习材料、评估方法进行合理的设计,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相互考评、团队合作激发学习兴趣,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学习、自我评价,关注过程考核,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觉性,形成“以教师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4、师生之间形成了良性的互动 这种互动不仅体现在教学活动中,也体现在师生共同开展学术研究工作。本课程教师团队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工作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文献检索、问卷设计、社会调查、论文撰写等方面的工作。 5、学生共同进行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有10多名学生参加了广东省残疾人事业理论与实践项目以及及部分市级、校级科研课题的调研工作,有2名同学与专业教师一起发表学术论文。学生科研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为学生考研和进一步的深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