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课程大纲
日期:
2018-09-24 3422
惠州学院本科教学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2018版 体教)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注:“学生学习预期成果”是描述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应具有的能力,可以用认知、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判断等描述预期成果达到的程度。 四、课程考核
注:“考核方式”主要有:作业、案例分析、实验/实习/调研报告、平时表现、考试等。 五、教材及参考资料 (一)建议使用教材: 《运动解剖学》(第三版) 李世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二)教学参考书: 1、 《运动解剖学实验》(第二版)李世昌、田振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2016年。 2、 《运动解剖学题解》 李世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3、 《运动解剖学》 邓道善、陈 珑编,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3年。 4、 《人体解剖学》 武汉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人体解剖学编写组, 1991年。 5、 《中国人体解剖学名词》 中国解剖学会编写组,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 6、 《人体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 7、《组织胚胎学图谱》 南京医学院组织胚胎组,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 8、 《组织胚胎学》 何泽涌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年。 9、 《神经解剖学》 张培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年。 10、 《人体解剖学》 郑思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年。 11、《人体解剖学》 河北新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编写组,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年。 12、《运动解剖学》 体育院、系教材运动解剖学编写组,人民体育出版社,1984年。 13、《运动解剖学》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解剖学》教材小组,1988年。 14、《人体解剖组织胚胎学》,江西中医学院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年。 大纲执笔人: 审核人(专业负责人/系主任): 制定时间: 2019年 4月10日 运动解剖学课程标准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和先导课程。运动解剖学是人体系统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研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及其与体育运动技术关系的一门学科。随着人类体育运动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运动解剖学由单纯的对人体形态学的基础研究到服务于体育运动实践的人体形态学的应用探索,逐渐形成的由人体科学和体育科学相互融合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课程目标 此课程隶属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形态学科,通过其学习,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正常人体各器官形态结构的知识,掌握与体育运动联系最为密切的运动系统各器官形态结构的特点、关节的机械运动规律、运动的主要肌群以及发展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等素质的基本原理;探讨体育运动对人体各器官的影响和对外部特征的影响;既为学生在运动实践(如田径、体操和球类等)中提供理论依据和训练方法,也为学生在后续专业理论课程(如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学习时打下形态学知识基础;并使学生从中获得相当的医学常识,丰富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开拓创造性思维,为将来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社会体育指导及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实施 (一)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课程理论和实验教学师资配备齐全。 (二)教学方法建议: 1、任课教师须按照大纲要求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3、教学中充分体现理论联系实践。 4、本课程安排在一个学期完成,考试在本学期末。 (三)教材:《运动解剖学》(第三版) 李世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四)教学组织建议 (1)深钻教材,提高上课质量。 (2)最大限度利用各种教学方法上不同章节的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密切联系运动实际,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4)教学辅导:对学生具有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随时回答学生的提问。 (5)注意学生提问时所暴露出的问题来进行教学法的改进。 (6)习题作业:在每一章后,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 (7)注意运动解剖学最新研究进展的介绍,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考核以本大纲所讲述的内容为依据,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实践的基本能力。 在现有教学条件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网上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微信公众号相关专业和拓展内容使学生主动学习。 理论和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比较完备,信息化教学资源丰富;理论和实验教学师资配备齐全,达到课程教学要求。 七、其他说明 无 惠州学院本科教学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2018版 社体)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注:“学生学习预期成果”是描述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应具有的能力,可以用认知、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判断等描述预期成果达到的程度。 四、课程考核
注:“考核方式”主要有:作业、案例分析、实验/实习/调研报告、平时表现、考试等。 五、教材及参考资料 (一)建议使用教材: 《运动解剖学》(第三版) 李世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二)教学参考书: 1、 《运动解剖学实验》(第二版)李世昌、田振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2016年。 2、 《运动解剖学题解》 李世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3、 《运动解剖学》 邓道善、陈 珑编,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3年。 4、 《人体解剖学》 武汉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人体解剖学编写组, 1991年。 5、 《中国人体解剖学名词》 中国解剖学会编写组,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 6、 《人体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 7、《组织胚胎学图谱》 南京医学院组织胚胎组,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 8、 《组织胚胎学》 何泽涌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年。 9、 《神经解剖学》 张培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年。 10、 《人体解剖学》 郑思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年。 11、《人体解剖学》 河北新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编写组,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年。 12、《运动解剖学》 体育院、系教材运动解剖学编写组,人民体育出版社,1984年。 13、《运动解剖学》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解剖学》教材小组,1988年。 14、《人体解剖组织胚胎学》,江西中医学院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年。 审核人(专业负责人/系主任): 制定时间: 2019年 4月10日 运动解剖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和先导课程。运动解剖学是人体系统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研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及其与体育运动技术关系的一门学科。随着人类体育运动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运动解剖学由单纯的对人体形态学的基础研究到服务于体育运动实践的人体形态学的应用探索,逐渐形成的由人体科学和体育科学相互融合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课程目标 此课程隶属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形态学科,通过其学习,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正常人体各器官形态结构的知识,掌握与体育运动联系最为密切的运动系统各器官形态结构的特点、关节的机械运动规律、运动的主要肌群以及发展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等素质的基本原理;探讨体育运动对人体各器官的影响和对外部特征的影响;既为学生在运动实践(如田径、体操和球类等)中提供理论依据和训练方法,也为学生在后续专业理论课程(如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学习时打下形态学知识基础;并使学生从中获得相当的医学常识,丰富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开拓创造性思维,为将来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社会体育指导及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实施 (一)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课程理论和实验教学师资配备齐全。 (二)教学方法建议: 1、任课教师须按照大纲要求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3、教学中充分体现理论联系实践。 4、本课程安排在一个学期完成,考试在本学期末。 (三)教材:《运动解剖学》(第三版) 李世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四)教学组织建议 (1)深钻教材,提高上课质量。 (2)最大限度利用各种教学方法上不同章节的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密切联系运动实际,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4)教学辅导:对学生具有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随时回答学生的提问。 (5)注意学生提问时所暴露出的问题来进行教学法的改进。 (6)习题作业:在每一章后,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 (7)注意运动解剖学最新研究进展的介绍,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考核以本大纲所讲述的内容为依据,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实践的基本能力。 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在现有教学条件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网上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微信公众号相关专业和拓展内容使学生主动学习。 理论和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比较完备,信息化教学资源丰富;理论和实验教学师资配备齐全,达到课程教学要求。 七、其他说明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