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统计学家与战争
日期:
2016-10-26
阅读次数:
59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陆军航空队和英国皇家空军一起对德国进行战略轰炸.但在早期,每次执行任务战损率都很高.为此,美国陆军航空队采取种种措施,希望减少损失。
  有一条措施就是请国内派统计专家来前线,看看能不能通过统计手段降低战损率.一位统计学专家很快来到前线基地.他在各个部队走访了一圈,然后让配合他工作的军士去制作了陆军航空队所用的Bl7、B24等轰炸机大尺寸模型.在接下来的时问里,只要有执行任务的轰炸机部队返航,统计学家和他的军士就在第一时间去机场,详细地记录下每一架飞机的损伤情况,随后在模型上用墨汁将所有被击中的部位涂黑.结果,不到两个月时闻,统计学家面前的轰炸机模型上,除了几个很小的区域还是机身原来的颜色以外,其他全被涂黑了.很多地方显然是被反复涂过多次,墨汁都已经像油漆一样凝结成厚厚的一层。
  统计学家将这些飞机模型带到了陆军航空队司令的办公室.在场的还有各个轰炸机生产厂家的代表.在部队司令的面前,统计学家指着模型,先是解释了一下机身被涂黑意味着什么,,接着提出了他的建议:“请让厂家将轰炸机上这些没有被涂成黑色的部位,尽快增加装甲”几个厂商代表马上发出了疑问:“为什么是这些没有被击中的地方?难道那些被击中次数最多的部位不需要增加装甲吗?”统计学家很无奈地摇了摇头,解释道:“这些部位之所以没有被涂黑,不是因为那里不会被击中,而是因为所有被击中这些部位的飞机,最终都没有返回基地.”陆军航空队司令非常赞同统计学家的观点,并立刻下令让各个厂家给轰炸机的相应部位增加防护措施.在采取统计学家的建议后,轰炸机部队在执行任务时的战损率果然有了明显的下降.这个真实的故事能够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可能每一个人对此都有不同的理解.在我看来,这位统计学家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能够做到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在使用数据之前首先考虑到了数据的代表性问题,进而得到了正确的统计分析结果。
  在我们的工作中,也会接触到大量的统计数据,我们在使用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些数据与我们所期望的是否吻合,是否存在影响数据结果的未考虑到的因素呢?我们在使用数据的时候,不妨将眼界放宽一些,考虑数据的上下游联系更充分一些,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得到正确的结论。
概率统计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