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 属 学 科 中国语言文学.文艺学
选题负责人 颜敏
申 报 日 期 二〇一四年三月
推 荐 单 位 中文系
广东省教育厅 制
二O一四年一月
填 写 要 求
1.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2.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3.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4.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
1.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 | 姓 名 | 颜敏 | 性 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77.07 |
学 历 | 研究生 | 学 位 | 博士 | 电 话 | 13528089948 |
专业技 术职务 | 副教授 | 行 政 职 务 | 副主任 | 传 真 | 0752-2529179 |
院 系 | 惠州学院中文系 | E-mail | zwym@hzu.edu.cn |
地 址 |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演达大道46号 | 邮 编 | 516007 |
是否本校 专任教师 | (若否,请注明受聘教师类别及实际工作单位) 是 |
1-2 授课 情况 | 课程名称 | 课程类别 | 授课对象 | 周学时 | 听众数/年 |
文学概论 | 必修 | 中文系学生 | 2 | 200人/年 |
美学 | 限选 | 中文系学生 | 2 | 300人/年 |
生活美学 | 通识 | 各专业学生 | 3 | 150人/年 |
生活美学 | 干部自选课程 | 惠州市直 机关公务员 | 每年 两次 | 200人/年 |
1-3 教学 研究 情况 |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一、教研课题 ①文学理论研究性教学操作模式的探索研究,主持,惠州学院校立项目, 2011。 ②生活美学视频公开课建设,主持,惠州学院校立项目, 2013。 二、教改论文: ①《关于高校基础写作教学模式创新的思考与实践》,《写作》2009年第9期。 ②《跨专业研究性教学模式的设想与实践》,《惠州学院学报》,2013年教育专刊。 ③《理论如何鲜活;文学理论教学的困境及其突围》,《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三、教学表彰 ① 2012年获中文系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第一名。 ② 2012惠州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 ③ 2013年获惠州学院获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老师。 ④ 2013年获惠州学院优秀教师。 |
1-4 学术 研究 情况 |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科研课题 ①华文文学的跨语境传播研究暨史料整理,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2013。 ②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的内地传播研究及史料整理,主持,教育部项目,2012。 ③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的内地传播研究及史料整理—以文学期刊为中心,主持,广东省社科规划青年项目,2010。 ④中国内地文学传媒与海外华文文学的关系研究,主持,广东省教育厅广东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青年项目,2008。 二、科研论文 ①《风景的重新发现——以黄遵宪为例看晚晴文人的南洋叙事》,《南国人文学刊》,(澳门)2013年第2期。 ②《学科之外,整体之中》,《南方文坛》,2013年第4期,CSSCI。 ③《有行有思,境界乃大》,《当代作家评论》,2013年第5期,CSSCI。 ④《文学感性的回归》,《暨南学报》,2013年第5期,CSSCI。 ⑤《异域话语的重新建构》,《中国比较文学》,2013年第3期,CSSCI。 三 、学术研究奖励 ①惠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奖一等奖,2012。 ②惠州学院科研积极分子,2012。 |
2.其他主讲教师情况
姓名 | 出生年月 | 专业技术职务 | 行政职务 | 从事学科 | 承担课时 | 备注 |
| | | | | | |
注:若其他主讲教师非本校教师,请在备注栏填写受聘教师类别及实际工作单位。
3.课程情况
3-1 视频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 | 生活美学 | 讲授节数 | 9节 |
预 计 总 学 时 | 9学时 | 预计总时长 | 约6-7小时 |
每 讲 情 况 | 序号 | 专题标题 | 时长 | 主讲教师 | 关键词 |
1 | 生活美学的起点:美与生活的关联 | 43分钟 | 颜敏 | 生活美学、历史、现状 |
2 | 人之美(上) | 35分钟 | 颜敏 | 外在美 |
3 | 人之美(下) | 35分钟 | 颜敏 | 内在美 |
4 | 食之美 | 40分钟 | 颜敏 | 饮食、美 |
5 | 衣之美 | 40分钟 | 颜敏 | 服饰、美 |
6 | 居之美 | 40分钟 | 颜敏 | 栖居、美 |
7 | 行走之美 | 40分钟 | 颜敏 | 行走、美 |
8 | 民俗风情之美 | 40分钟 | 颜敏 | 民俗风情之美 |
9 | 生活艺术家 | 40分钟 | 颜敏 | 生活艺术家 |
3-2 视频课程描述
3-1 视频课程建设基础(目前本课程的开设情况,开设时间、年限、授课对象、授课人数,以及相关视频情况和面向社会的开放情况) 一、目前本课程的开设情况 ① 2006-2014:依托文艺学重点学科建设进行系列美学教学改革。 ② 2006-2014: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对外汉语专业开设专业限选课美学概论、美学、生活美学等课程。每门课程每学期36课时、周课时2课时,每学年授课人数约500人。 ③ 2008-2014:在美术系、音乐系等系部开设生活美学课程。每学期36课时,周课时2课时,每学年授课人数约150人。 ④ 2009-2014:在学校开设通识选修课生活美学课程。每学期36课时,每学年周课时3课时,每学年授课人数为150人。 二、相关视频情况和面向社会的开放情况 ① 现已完成“第一讲 美与生活的关联、第二讲 “人之美上”、第三讲“人之美下”、第四讲“食之美”视频课程的拍摄制作。 ② 2012-2013年作为惠州市干部自选课程,以专题讲座向200个公务员讲授。 ③ 2013年对已拍视频课程收集反馈意见,总结经验教训,调整相关课程内容。 ④ 计划在2014年7月31日之前完成视频课程的初步拍摄制作。 ⑤ 计划在2015年12月31日前将视频公开课的部分视频上网,向社会公开。 |
3-2视频课程内容安排(视频课程完整教学内容简介、章节课时安排、每课时教学内容概述等) 第一讲、生活美学的起点:美与生活的关联 通过一些有趣和典型的历史故事呈现美与生活的关系历史,建立对生活美学的基本理解。时间为43分钟左右。 第二讲、人之美:外在美 以个案分析的方式从人体美(维纳斯、大卫)、风姿仪表美(嵇康与卫玠)、行动美(项羽)等层面展现人的外在美之要素、意义及体验方式,建立对于身体的自信力。时间为35分钟左右。 第三讲、人之美:内在美 以个案分析的方式从知识美(苏格拉底)、情感美(孩子的表情)、意志美(最美妈妈、浮士德)等层面展现人的内在美的要素、意义和体验方式。时间为40分钟左右。 第四讲、食之美 从饮食与文化、情感和记忆等因素的关系入手,结合一些具有典型性的场景事件,逐步展现食之美的要素、意义和体验方式。时间为40分钟左右。 第五讲、衣之美 选取典型个案,呈现服饰与时尚、性别、个性等的关系,从衣服的符号性出发,展现服饰美的要素、意义和体验方式。时间为40分钟左右。 第六讲、居之美 选取典型个案,从居住环境、建筑特色两大层面呈现栖居美的要素、意义和体验方式。时间为40分钟左右。 第七讲、 行走之美 选取典型个案,从旅行者的心态、如何发现、欣赏自然与人文美景等问题出发,呈现行走的美学。时间为40分钟左右。 第八讲、民俗风情之美 选取各地极具特色的民俗习俗,呈现其隐含的生存经验和审美结构,阐明民俗风情之美的要素、意义和体验方式。时间为40分钟左右。 第九讲、生活艺术家 选取刺绣、插花、广场舞、卡拉OK、说笑(幽默)等大众艺术形式作为个案,展现作为生活艺术家的创造性要素及其意义。时间为40分钟左右。 |
3-3视频课程预期受众的定位与目标 一、定位 本课程依托中文系的“美学概论’、‘美学”、“生活美学”等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在深化理论基础、拓展教学内容与资源、创新教学方式等的基础上,面向全校学生和社会大众进行审美素质教育。主要目的是通过直观有效、深入浅出的视频教学,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自身修养的同时,也能让社会大众共享高等教育资源,以较为轻松便捷的网络学习方式接受审美熏陶。 二、目标 本视频课程计划自2014年开始,依托惠州学院的通识课程教学,逐步拍摄出系列的教学讲座,剪辑整理后将之上传到学校网站和教育厅规定的某些文化教育网站,通过网站,向公众普及开放。 |
3-4相关教学资源储备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录像储备) 一、传统教学资源 本视频公开课程依托中文系的文艺学重点学科建设以及“美学概论’‘美学”、“生活美学”等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现已完成教学大纲、参考教材、电子教案、习题练习、教学课件、自测题等视频公开课拍摄录制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电子资源 已经申请了相应的网页、网址,建立了学习互动QQ群等,电子资源初步建成,并力求进一步完善和建设。 三、录像 现已完成“第一讲 美与生活的关联、第二讲 “人之美上”、第三讲“人之美下”、第四讲“食之美”视频课程的拍摄制作。 |
4.评价反馈
4-1 自我评价(本课程的主要特色介绍、影响力分析,国内外同类课程比较) 一、主要特色 1.从生活与审美的关系出发,采用材料详实、直观生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选取丰富多样的典型个案,以生动活泼的主题研讨形式,在对话讨论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培养好的生活态度,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课堂,使本科学生和大众对生活美学有基本的理解,懂得生活的艺术,从而培养人们的生活情趣、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创造意识与创造能力,有利于和谐社会、美丽中国的目标建设。 二、影响力分析 《生活美学》以分析生活中的美学现象,探讨生活中的美学问题为目标,是一门意在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人的生存境界的新兴人文学科。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需求已经不再满足于温饱,必然寻求艺术化的生活方式,作为向大众普及审美教育、提升人文素质的方式,本课程一定会得到高校学生和社会人士的大力支持和欢迎,本课程主讲教师的认真教学也将得到大多数高校学生和社会人士的认同与肯定。 三、国内外同类课程比较 “生活美学”立足于提升人的生存境界,本应具有极为广泛的受众群体,但由于传统美学重抽象的理论演绎、轻实践的审美经验,这一新兴学科未能得到应有重视,中国这方面的研究探索曾处在停滞状态。近几年情况有所改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美学”逐渐成为一个不仅被学者热议也引发大众关注的领域。但是,如何将《生活美学》课程开成素质课、开成面向大众的美学类公开课,国内外高校依然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本视频公开课试图以清晰严谨的知识体系、直观形象的图像资料、深入浅出的讲述方式,比较系统地讲述生活美学所面对的生活与审美的关系问题,相信能开拓出新的天地。最终可以在广东省内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前地位,在全国同类院校开设的同类课程也可呈现一定特色。 |
4-2 学生评价(如果本课程已经面向学生开设,填写学生的评价意见) 本课程一直以来得到学生的好评,学生反映这门课轻松有趣,又有一定的理论深度。授课学生对主讲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在90分以上。评教各项指标及学生评教详情见惠州学院教务处网上“教学评价”等栏目。 |
4-3 社会评价(如果本课程已经全部或部分向社会开放,请填写有关人员的评价) 参加过“生活美学入门”讲座的部分公务员评价,“生活美学”是一门赏心悦目的人文素质课程,通过讲座让人们理解生活的艺术,懂得去创造和欣赏生活中的美,对人们的生活态度产生直接的影响。 |
5.技术支持
5-1 技术 负责 人情 况 | 姓 名 | 蔡昭权 | 性 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70年10月 |
学 历 | 研究生 | 学 位 | 硕士 | 电 话 | 13502279833 |
专业技 术职务 | 教授 | 行 政职 务 | 处长 | 传 真 | 0752-2529489 |
单 位 | 惠州学院科研处 | E-mail | cai@hzu.edu.cn |
地 址 | 惠州市演达大道46号 | 邮 编 | 516007 |
主要工作经历 |
1993-07~2000-01:惠州学院网络中心,助教/讲师。 2000-02~2005-07:惠州学院网络中心,副主任。 2005-07~2008-11:惠州学院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期间担任资产管理处副处长,1年) 2008-12~2012-3:惠州学院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党总支书记 2012-04~至今: 惠州学院科研处,处长 |
5-2 技术支持队伍(包括脚本设计、摄像、编辑制作、英文字幕等) |
姓名 | 年龄 | 单位(部门) | 学科 | 分工 |
罗勇为 | 41 | 教育技术中心 | 教育技术 | 脚本设计 |
张锐 | 54 | 教育技术中心 | 教育技术 | 摄像、编辑制作 |
卢庆武 | 35 | 教育技术中心 | 计算机技术 | 流媒体技术设计 |
胡辉 | 33 | 科技处 | 计算机技术 | 网站设计 |
范瑾 | 27 | 教育技术中心 | 教育技术 | 摄像、编辑、字幕 |
5-3技术条件 (学校拍摄视频场地及设备、后期制作设备等,以及以往视频课程制作经历。如果委托其他公司拍摄制作请填写其有关情况) |
惠州学院教育技术中心下设惠州学院电视台,目前有60平方米专业视频新闻演播室1间,电视台编辑室1间,数字媒体制作实验室1间,微格教学视频实录课室11间;摄录设备有:广播级摄像机松下815一台,专业级摄像机六台,分别为松下180两台、索尼150一台、索尼190一台、索尼198两台;后期制作设备有:专业级苹果非线性编辑系统(图形工作站)一套、康能普士非线性编辑系统一套、力富AVE2000标清专业级非线性编辑系统一套;数字媒体制作实验室有康能普士非线性编辑系统教师机1台,学生机14台,小DV数码拍摄制作设备一批等。 学院所有课程录像、视频制作全部由教育技术中心制作完成,其中主要制作的课程录像包括:省精品课程录像《成衣工艺学》;省优质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校级精品课程录像《近世代数》、《古代文学》、《政治经济学》等课程;校级重点课程录像《文学概论》、《古代汉语》、《动物生物学》、《中共党史》等课程;校级各种教学课堂录像视频拍摄与制作,学院宣传片制作、专题片制作等等。 教育技术中心视频制作队伍技术力量雄厚,其中高级职称人员3人,拍摄编辑制作经验丰富,能承担各级视频制作任务。 |
6.建设措施(学校的支持政策与措施)
惠州学院一贯高度重视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关于实施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粤教高[2009]76号)等文件及相关精神要求,将视频公开课程建设作为实施“本科教学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先后制定了惠州学院校级教学成果奖励实施办法(惠院发[2011]146号)、惠州学院校级教学成果培育管理办法(惠院教发[2010]54号)、《惠州学院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办法》(惠院教发[2009]133号)等文件,对精品课程建设提供了充分的政策保障。 除政策支持外,惠州学院还在精品课程建设经费、教师职称、职务的晋升以及年度考核等方面给予倾斜,使教师积极投身于精品课程的建设,形成了精品课程建设的良好氛围。惠州学院重视对网络硬件建设的投入,保障精品课程的网络硬件环境要求。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还定期举办培训班,对老师熟练运用网络环境进行技术培训和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制定专人负责建设精品课程网站的框架,使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顺利上网并及时更新。 惠州学院重视精品课程的示范带动作用。礼仪精品课程建设的契机,注重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改革,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推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注重教学设计,要求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媒体。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选用同行认可的优秀教材。 惠州学院还重视教学质量的监控,通过实施督导、学生网上评教、领导听课、同行评教、社会评价、毕业生信息反馈等措施和制度,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保障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通过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惠州学院自2008年以来,共建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精品视频开放课程1门,省级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课程3门,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5门,校级精品课36门。这些精品课程充分发挥了精品示范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惠州学院课程建设的整体水平。 |
7.推荐单位意见
学校评审意见 | 学校:(公章) 年 月 日 |
主管部门审批意见 | (公章)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