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手段 1. 根据本学科的发展以及我院学生培养目标、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学大纲,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认真细致地完善教学大纲。严格围绕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建立了符合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适合理工类、管理类、文科类等专业要求的三种类型的教学大纲。试行分层次教学,分成A,B,C三个层次,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2. 定期进行教学法研究活动,集体备课,备课充分,常备常新,不断修订教案、改进教学方法加强辅导答疑等各个教学环节。经常交流和分析学生学习状况,改进教学和管理方法。建立导师制,督导组及系老教师经常随堂听课并进行指导。 3.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考察。课堂教学注重讲练结合,经讲多练,注重方法的归纳、整理,注意举一反三。注意分析定理的形成过程和证明思路,条件变化对结论的影响,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注意对基本定义和概念的“质疑”和变成训练(包括课堂讨论、课外思考题等),让学生准确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度。注意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解题策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4. 设计出的各类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满足培养优秀学生的要求;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已有显著成效。 5. 充分、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并在精简授课学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充分利用多种媒体的教学优势,取长补短,互容互利,充分运用立体化的教学思想,为教师教学辅导、学生自学、练习,提供了更宽阔的教学空间;在教学内容和体系上,在保持经典的核心内容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精简内容,进一步优化结构和体系,以经典内容为载体,适当融入现代数学思想,插入数学建模的案例,使高等数学教学改革进一步走向深入。 6. 教学研究活动制度化,经常开展教学方法研究,定期组织青年教师试讲,并通过示范教学等形式,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注意剖析教材内容整体的内在联系,适当指出有关内容进一步研究的方法和可能性及与后继课程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