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编号

  

2005年度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

 申 报 表

  

  

  

    推荐学校惠州学院   

    所属院系数学系

    课程名称高等代数

      课程层次(本/专)本科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理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数学

课 程 负 责 人潘庆年  

申 报 日 期 2005年6月23

  

  

  

  

  

广东省教育厅 制

二ΟΟ五年六月廿三日

  

  

填 写 要 求

  

 一、请严格按表中要求如实填写各项.

 二、申报表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同一词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请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中各栏目.

 四、凡涉密内容不得填写,需要说明的,请在本表说明栏中注明.

 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 课程负责人[1]情况

1-1

基本信息

姓名

潘庆年

性别

出生年月

1958.10

最终学历

本科

职称

教授

电话

13059565957

学位

理学学士

职务

副主任

传真

07522529120

所在院系

数学系

E-mail

pqn@hzu.edu.cn,panqn@126.com

通信地址(邮政编码)

惠州市惠州学院(丰湖)14402

  

  

  

  

  

  

  

  

  

  

  

  

  

  

  

  

  

  

1-2

教学概况

  

  

  

  

  

  

  

  

  

  

  

  

  

  

  

  

  

  

  

  

5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5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5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10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5项)

  

 1-2-1、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①《高等代数》,专业基础课, 6/周 ,3届,240

 ②《近世代数》,专业课, 4/周 ,5届  ,470

  ③《矩阵论》,选修课,4/周,  2届,236

 ④《线性规划》,选修课,4/周,  2届,189

 ⑤《毕业论文写作及论文选读》,3/,  1届,147

 1-2-2、近五年来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①2001年起,指导1997-20015届本科的教育学习,63.

 ②2001年起,指导1997-20015届本科的毕业论文,  29.

 1-2-3、近五年来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① 新课程标准下本科数学教育专业的综合改革方案, 2000.92002.9,  主持人.

 ② 量子数与量子群研究,校立项目2004.62006.5,主持人

 ③ 矩阵的秩与矩阵分解,校立项目2003.62005.5,主要研究者.

 ④ “高等代数”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改革, 校立项目2004.122006.12,主要研究者.

 1-2-4、近五年来主要教学研究论文

 [1]  潘庆年. q-行列式及其性质,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0007.

 [2]  潘庆年关于对偶余代数的注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199901.

[3] 潘庆年.  Ore扩张在量子群中的应用,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02.

[4] 潘庆年.发现数学问题的主要途径与数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惠州学院学报,200406.

[5]  潘庆年,李桂贞.推广的余数定理及其算法.惠州学院学报,200203期.

[6]  潘庆年,李桂贞.实现正交化过程的新方法.惠州学院学报,200104

[7] 潘庆年.剩余类环及Zm若干数论问题.阜阳师院学报,1999,年第16卷第4.

 1-2-5、近五年来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① 新课程标准下本科数学教育专业的综合改革,2004年惠州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年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

 ② 面向数学课程标准的高师数学专业改革,2004年广东省高师数学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排名第一).

 ③ 代数元的多项式的共轭因子,2002年广东省高师数学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排名第一  ).

  

  

  

  

  

  

  

  

  

  

  

  

  

  

  

  

1-3

学术研究

  

  

  

  

  

  

  

  

  

  

  

  

  

  

  

  

  

  

  

  

  

  

  

  

  

  

5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级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5项);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10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5项)

 1-3-1、近五年来承担学术研究课题

1〕量子力学中的Hopf 代数理论,广东省教育厅基金项目2003.01—2005.12(在研),主持人.

2〕代数的Morita理论及其在Hopf 代数中的应用,广东省基金项目,

 2001.01—2003.12(完成),排名第三.

3〕线性递归序列的Lie对偶结构与量子对偶结构,广东省基金项目,  2004.1—2005.12(在研),排名第三.

4〕若干Hopf 代数结构问题研究,惠州学院基金项目,2000.10—2003.10(完成),主持人.                        

 1-3-2  、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1]  潘庆年(第一作者).Skew-Hopf对的二重交叉积,  数学学报, 2000年03期.

 [2]  潘庆年(第一作者). 弱准三角Hopf和解量子Yang-Baxter方程, 数学学报,2005年(即将发表).

 [3]  潘庆年.关于(余)反射的等价性和扩张性及其应用, 数学物理学报, 200406.

 [4]  潘庆年(第一作者).关于Skew-Hopf对的二重交叉积的表示模,  应用数学和力学, 200207.

 [5]  潘庆年. 关于Hopf 代数的一个实例, 数学年刊(A),  199305.

 [6]  潘庆年. 关于( )*、(  )0 函子与()反射的扩张,科学通报,199210.

 [7]  潘庆年(第一作者).一类新的量子Yang-Baxter方程的矩阵, 工程数学学报,2005年,222):312316  . (EIMR收录)

 [8] Pan Qingnian & Hao Zhifeng.  MODULES OVER DOUBLE  CROSSPRODUCTS OF SKEW-HOPF PAIRS.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July 2002  (SciEIMR收录).

 [9] Pan Qingnian & Hao Zhifeng, Yangizaton of absolute  non-zero matrix—A new method to solvethe quantum  Yang-Baxter equation, International J. Pure and Appl.  Math, July 2003.

 [10] Pan Qingnian(second author). A Note on Functor ( )0,  J.Math.Res.Exp.,

 2001, Vol.21,No.4.( MRZbl收录)

 1-3-3、  近五年来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①Hopf 代数的同调理论与代数K理论,广东省高校科技三等奖,广东省高教厅,排名第二,1999.

 ② 1999年市级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独立完成.

 ③ 1999年获“TCL教授博士突出贡献奖”.

 ④ 2003年获惠州学院第二届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⑤ 2004年惠州学院第一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独立完成.

1)课程负责人指主持本门课程建设的主讲教师.


2. 教学队伍情况

 2-1

 人 员

 构成(含外 聘

 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潘庆年

1958.10

教授

基础数学

 主讲及课程组的全面工作

刘国栋

1966.12

教授

基础数学

主讲,师资培养,教研

李桂贞

1964.08

讲师

基础数学

主讲,课件设计,教研

邬振明

195404

副教授

数学教育

主讲,教研

钟甲祥

1956.08

副教授

基础数学

主讲,教研

张秀珍

1974.07

讲师

应用数学

辅导,课件设计

张未未

197906

助教

应用数学

辅导,课件设计

 2-2

 教学队伍整体情况

 概述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年终考核成绩以及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效果.

 2-2-1、教学队伍整体情况

 《高等代数》教学队伍以中年教授、副教授为主,教授2,副教授2,讲师1,助教2人,平均年龄不到40岁,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师生比118.课程组成员团结协作精神强,责任心、事业心强,爱岗敬业,热爱教师、教育工作,师德好,深受师生的好评,成员中有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余人次受到国家级、省级、市厅级、校级表彰,近5年内10人次年终考核成绩为优秀,占全系的

66%;主讲教师均具有15年以上的高校教学经验,并能在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各自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效果好,受到学生的欢迎,在近5年学院开展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中全部达到优秀。在长期的教学研究的探索中,主讲教师均各自形成了自己的教研特色,卓有成效,有1项教研成果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发表教研论文40余篇,部分论文发表在《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数学教育学报》以及著名大学的学报上,6篇论文分别获广东省高师数学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一、二等奖。

 课程组成员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潘庆年教授的Hopf代数研究、刘国栋教授的数论研究都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认可;1项成果获广东省高校科技三等奖;承担和参与研究的各类科研项目近20,  其中一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为广东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高水平的科研论文60多篇,一半以上发表在《科学通报》、《数学学报》、《数学年刊》、  Appl. Math. Comput.》、J.  Contemporary Math》、《Int. J .Pure & Appl. Math 》等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SCI收录8,EI收录3篇,被MR(美国数学评论)Zbl(德国数学文摘)收录50余篇次.

 高等代数课程组有着优良的传统,1997年专科阶段的高等代数课程被评为省级重点课程,多年来,我们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发展、提高教学队伍,并且得到了院系两级的重点扶持。目前的高等代数教学队伍,是在长期的教学中形成的一个团结协作的集体,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教学、教研、科研有成效,为数学系乃至学院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受到一致的好评。

 2-2

 教学队伍整体情况

 2-2-2、主讲教师

潘庆年:主讲教师,教授,主讲过《高等代数》、《近世代数》、《矩阵论》等多门课程,5年累计完成教学工作量超过2000学时,历次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为优秀,编写了《线性规划》、《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数学论文选读》三门选修课的讲义100多万字;发表论文30余篇,被SCIEIMRZb1摘录和评论21次,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第二申请人),参与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两项(第三申请人),主持广东省教育厅基金项目“量子力学中的Hopf代数理论”;获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广东省高校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多项科研奖励。  2001年、2002年年度考核优秀.

刘国栋:主讲教师, 教授,主讲过《高等代数》、《组合数学》和《初等数论》等本科课程,5年累计完成教学工作量超过2000学时,历次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为优秀;科研上,主要从事数论和组合数学研究,主持或参与完成惠州学院科研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八项. 在《科学通报》、《数学学报》、《 Appl. Math.  Comput.》等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其中6篇论文被SCI收录,2篇论文被EI收录,17篇论文被《美国数学评论》(MR)收录,14篇论文被《德国数学文摘》(Zbl)收录.  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年度考核优秀.  2004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李桂贞: 主讲教师,讲师,主要讲授《高等代数》、《线性代数》和《高等代数续论》等本科课程,5年累计完成教学工作量超过2000学时,历次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为优秀;  科研上,主要从事数论和组合数学研究,主持或参与完成惠州学院科研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基金项目六项,发表论文10余篇,  一篇论文获惠州学院第一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2000年、2001年、2004年年度考核优秀.

邬振明:主讲教师,副教授,主讲了《高等代数》、《中学数学教学论》、《数学方法论》等课程,5年累计完成教学工作量超过2000学时,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优秀;发表论文近18篇。2003年年度考核优秀.

钟甲祥:主讲教师,副教授,2002年调入惠州学院,主讲了《高等代数》、《线性代数》、《近世代数》等课程,3年累计完成教学工作量超过1300学时,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良好以上;发表论文10余篇.

 2-2-3、中青年教师培养

 我们在长期的实践探索出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青年教师培养方案:第一,确定指导老师;第二,教学上传帮带,包括“听课  在指导老师辅导下备课参与课程组集体备课试教上辅导课在老指导师指导下上课就”等一整套措施,使青年老师尽快胜任课程的教学;第三,科研上的扶持,包括“参与指导老师的课题研究在指导老师指导下查阅资料确立研究方向主持申请校级项目”    等一整套措施,使青年老师尽快胜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课题,少走弯路。我们的培养方案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近几年到数学系工作的青年硕士,一个学期后可以顺利走上讲台,一年后都申请到校级科研项目,进步十分明显。我们在学历与职称的提高方面也有一套计划,并且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近3年,有2位主讲教师晋升教授,1位晋升为副教授.

 2-3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不含第一署名人为课程负责人的成果);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2-3-1、教研活动主要涉及的领域

 1.教材研究与教材建设:代数的典型方法和重点内容的进一步研究,习题课、续论讲义的编写(已在校内使用);2.网络课程的开发;3.评价体系研究:如何评价教的效果、如何评价学的效果,试题库的开发;4.第二课堂的开发:通过讲座,介绍代数发展历史上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典型的思想方法,代数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应用前景,提高学习代数的兴趣.  5.集体备课.

2-3-2、提出的教改项目、措施和成效

1.高师数学系的综合改革方案, 已经在实践中使用并且获2004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 “高等代数”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改革,  在多媒体教学和考试研究方面取得初步成果,  完成了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修订.

3.双语教学研究,在线性代数中率先使用双语教学,教材:Linear  Algebra, S.K.Jain .

4.辅导考研的措施与方法,已经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2001年起,5位学生考上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系代数专业的研究生.

2-3-3、主要教学研究论文

[1] 刘国栋. 递归序列与高阶Euler-Bernoulli多项式. 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2000221):70-74.

 [2]  刘国栋.广义nEuler-Bernoulli多项式.数学的实践和认识,1999293.

 [3] 李桂贞. 一类特殊矩阵的特征值. 惠州学院学报,  2005年第2.            

 [4]  李桂贞(第一作者).一类包含Fibonacci数和高阶Fibonacci数的恒等式.青海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04

 [5]  罗辉,李桂贞.关于包含Hermite-Laguerre多项式的恒等式.工科数学,200102.

 [6]  刘国栋.关于初等对称多项式的性质及应用.惠州大学学报.200004

 [7]  邬振明.关于数学观念的教学. 工科数学, 2001年第10.

 [8]  邬振明.关于数学猜想教学的思考.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2001年第1.

 [9]  邬振明.论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师的素质. 惠州学院学报,2003年第3.

 [10]  张秀珍.K连通图可缩边导出子图的连通性. 应用数学,200211

2-3-4、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

1)刘国栋, 2004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2)刘国栋,  2004年论文荣获惠州市第八届优秀科学学术论文一等奖.

3)李桂贞,  2004惠州学院第一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4)邬振明,  2002年广东省数学教育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5) 邬振明,  2004年广东省数学教育研究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3. 课程描述

 3-1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高等代数是数学专业的三门专业基础课(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之一,是让学生通过抽象性、逻辑性、应用性的必要训练,逐步形成运用线性代数的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模式和思维习惯,提供进一步学习所必备的代数知识. 惠州学院高等代数课程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19771997),专科阶段. 惠州学院的前身是惠阳师专,1977年起开设高等代数课程,使用的教材有自编的讲义和张禾瑞、郝鈵新编《高等代数》(第二、三版),主讲高等代数课程的有陈宏基教授、郭学彦副教授等一批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业务素质高的老教师.1980年起,教研室活动逐步走向正规化、规范化,1990年,高等代数被确定数学系的重点发展课程,1997年高等代数课程被评为省级重点课程.

第二阶段(19771999),联合办学阶段.1997-1999,我系与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系联合开办高师数学专业,课程按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系的大纲执行,授课由我系教师独立完成.在此阶段, 我们多次派教师到一些名牌大学进修,积累了一定的本科教学经验.

第三阶段(2000-现在),本科阶段.2000年,学院升格为本科,我系独立招收本科数学专业,使用的教材是张禾瑞、郝鈵新编《高等代数》(第四版),指定参考书是北京大学的《高等代数》,187学时,11学分。为了满足一些同学进一步学习代数内容的要求和兴趣,我们继续开设了《高等代数续论》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代数方面的毕业论文选题和考研,深受学生的欢迎,高等代数及其后继的代数课程近世代数、数论等已经成为学生考研和毕业论文选题的热门。2000年学院升本以来,高等代数课程组在教研科研、教材建设、教改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例如:有一项成果获2004年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大索引占学院的1/4…),因而得到了院系两级的重点扶持,2004年高等代数被确定为院级精品课程.

 尽管高等代数经历了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教材的教学,但是,我们始终不渝地抓以下几个方面:

1、 坚持教研室活动,每周一次、每次有记录,  每个学期有计划、有总结,数十年如一日,积累了较丰富的教学文件,我们还一直坚持集体备课的良好做法.

2、坚持教研、科研, 及时将学科的发展动态、教研教改的最新成果引进教学.

3、重视教学队伍的建设.为了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水平,潘庆年教授主持过“HOPF  ALGEBRAS”读书班,刘国栋教授主持过“组合数论”读书班.这些读书班极大推动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另外,对青年教师还实行导师制,指定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为指导老师,使青年教师尽快站稳讲台. 经过多年的建设,形成了现在这样一支事业心强、团结协作精神好的教学团队.

  

精品课程需要一定的积累,我们廿年如一日地建设高等代数课程,在其发展进程中积累了许多好经验、好传统,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院系两级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我们一定要保持下去,并发扬光大.

  

 3-2 教学内容(含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3-2-1、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我们在内容安排体现下面三个基本原则:

1. 体现与时俱进的原则:参考国内外最新的教材内容,结合我们的教研、科研,把课程的前沿知识、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及时贯彻到教学过程中,常讲常新.

2. 体现高等代数的典型思想方法的原则:公理化演绎的思想(如:线性空间等各类代数系统),分类的思想(如:矩阵的相似等等各种等价关系),相互关联的思想(如:同态等各种形式的映射),矩阵的方法,初等变换的方法,抽象推理的方法等等.

3. 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原则: 适当安排一些探索性内容,扩展性内容,构建终身学习所需要的高等代数的基础.

体系结构及学时安排:

第一学期(95学时)                       

课程内容

学时

 第一章基本概念

1.1 集合

1.2 映射

1.3 数学归纳法

1.4 整数的一些整除性质

1.5 数环和数域

10

 第二章多项式

  

2.1一元多项式的定义和运算

2.2多项式的整除性

2.3多项式的最大公因式

2.4多项式的分解

2.5多项式的重因式

2.6多项式函数与多项式的根

2.7复数域和实数域上多项式

2.8有理数域上多项式

2.9多元多项式

2.10对称多项式

34

 第三章行列式

  

3.1 线性方程组与行列式

3.2排列

3.3 n阶行列式

3.4 子式和代数余子式

依行依列的展开

3.5  Cramer规则

17

第四章 线性方程组

  

4.1线方程组的消元法

4.2矩阵的秩  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判别法

4.3线性方程组的公式解

4.4结式和判别式

14

 第五章矩阵

  

5.1矩阵的运算

5.2 逆矩阵

5.3矩阵的分块

20

  

 第二学期(92学时)

课程内容

学时

 第六章向量空间

6.1向量空间的定义、例子及简单性质

6.2子空间

6.3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

6.4基和维数

6.5坐标

6.6 向量空间的同构

6.7矩阵的秩  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空间

30

 第七章线性变换

  

7.1 线性映射

7.2线性变换的运算

7.3线性变换和矩阵

7.4不变子空间

7.5本征值和本征向量

7.6可对角化的矩阵

26

 第八章 欧氏空间和酉空间

  

8.1向量的内积

8.2 正交基

8.3正交变换

8.4对称变换与实对称矩阵

8.5 酉空间

8.6 酉变换和对称变换

20

 第九章二次型

  

9.1 二次型和对称矩阵

9.2复数域和实数域上二次型

9.3正定二次型

9.4 主轴问题

  

16

 3-2-2、教学任务与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掌握多项式和线性代数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熟悉和掌握抽象的、公理化的代数方法,理解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有限与无限等辨证关系,提高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及运算能力,提供进一步学习所必备的代数知识.

3-2-3、教学内容组织方式

 1.强调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有效地结合。

 2.强调讲解基本概念、基本定理产生和发展过程,先讲明道理,再讲清推理。

 3.强调基本计算技能、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论证能力的培养。

 4.强调矩阵和初等变换的思想、方法和技巧。

 5. 强调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高等代数的浓厚兴趣,使高等代数成为学生喜爱和重视的、教学质量较高的课程。

3-2-4、实践教学内容

1.强化习题课, 第一、四章各安排二节习题课,第二章安排六节习题课,第六章安排四节习题课,其余各章每章安排三节习题课,共计29学时.

2.强化小测验, 每单元进行1次小测验,及时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改进教学方法.

 3. 强化数学实验,指导学生使用Matlab,指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 强化研究性教学,指导学生写小论文及毕业论文.

 3-3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1. 《高等代数》是数学系的重要基础课,我们一直采用全国优秀教材北京大学数学系几何与代数教研室代数小组编《高等代数》、张禾瑞编《高等代数》,同时为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为学生推荐了大量的教学参考书和辅助读物.为了加强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知识掌握,针对高等代数这门课程的特点,我们采用《高等代数补充教材》(自编)、《高等代数教程习题集》(王萼芳编著)作为配套教材.

2. 我们已经开发出张禾瑞编《高等代数》的多媒体教案,学校拥有比较先进的多媒体课室,确保了多媒体教学的顺利实施.

3. 数学系拥有专业资料室、数学实验室,实践性教学环境优良.

4. 《高等代数》专题学习网站已经在校园网上开通,学生可以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学习高等代数.

5.学院建立了最为先进的Blackboard  Learning System ML 网络课程教学平台.

  

 3-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近年来,我们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进行了如下探讨:

1.“本原教学法” 的实践与认识.抽象化和形式化是数学的基本特征,现行的教材和教学过分强调这一点,忽视了丰富的数学思维过程,结果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我们提出在数学教学中要返璞归真,从源头讲起,讲清楚问题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讲明道理,再讲推理,然后再抽象化和形式化.

2.“研究性教学法的实践与认识.我们这里的研究性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是:积极开展科研,掌握所授课程的前沿知识,了解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教学过程中,能够把自己的研究实践经验、思维创新方法、学科前沿动态介绍给学生,适时适度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研究.简而言之,以坚实的科研推动教学.我们在研究性教学法的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第一,研究性教学法有利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第二,研究性教学法有力地推动了我系的教学科研工作,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我们的经验,在20044月的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期间,受到评估专家和省厅领导的表扬.

3.课堂精讲与自学相结合.课堂上,讲重点,讲知识的背景与形成过程,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自学是指有些教材内容则采用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给出思考题,课后下班辅导及答疑.

4.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结合课堂讨论与小论文,建立探索为本的教学模式.

5.实行分层次教学.针对的专业志向和水平,分层次教学,办好高层次教学班.

 6.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高等代数》课程抽象性强、内容多,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展示数学思维的过程,但信息量受限;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但不利于展示数学思维的过程.因此,我们在《高等代数》的教学中,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对于叙述性内容,采用多媒体演示,对于思维性内容,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步步推导,展示数学思维的全过程.这种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很受学生的欢迎.

 3-5 教学效果(含校内同事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评价)

  

3-5-1、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

1. 全国名师、著名代数学家、国家级精品课程《线性代数》负责人、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李尚志先生对本课程的评价:

第一,有一支好的教学队伍,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爱岗敬业,结协作精神强,成员中有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余人次受到国家级、省级、市厅级、校级表彰。课程负责人潘庆年教授,从事高校数学教学20多年,爱岗敬业,不断进行教研、教改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教学风格,他在学术方面的研究也得到同行的认可。

  第二,科研教研有成效,课题组成员在《科学通报》、《数学学报》、《数学年刊》等著名刊物发表科研论文,在《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数学教育学报》以及著名大学的学报上发表教研论文,又有省级教学成果,对于一个一般院校来说,实属不易。坚实研究支撑的教学才有后劲。

 第三,课程特色鲜明,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教研室活动、集体备课的经验,他们开发第二课堂、辅导考研的作法,都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见附件1)

  

2. 华南理工大学郝志峰教授的评价

 从教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实施和效果、教学管理等四个方面对本课程作出了评价。(详见附件2)

  

3. 广东工业大学郭大昌教授的评价

重视教学改革,成绩突出…, 该门课程有很好的基础,1977年就是广东省的重点课程…, 年轻教师培养计划取得了明显效果…,  《高等代数》教学队伍职称、年龄结构合理,课程组成员的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精神在省内同行中是很有口碑的。(详见附件3)

  

3-5-2、校内同事举证评价

 惠州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李靖国教授、惠州学院教务处长沈友教授等三位专家对课程作出如下评价:

1. 惠州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李靖国教授的评价:

潘庆年教授主持的《高等代数》课程,在“省级重点课程”(1997)的基础上,经几年的建设,实现了从专科教学到本科教学的转型,并在我院本科办学规范转型中,发挥了示范作用…”(详见附件4)

2. 惠州学院教务处长沈友教授的评价:

《高等代数》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学队伍,课程负责人潘庆年教授学术造诣高,科研能力强,从事高校数学教学20多年,不断进行教研教改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教学风格,……代数教研室活动规范,各类教学管理文件齐全,各种规章制度健全,有一套科学的考试方法(有3000题的试题库),课程的教学质量有保证.

 (详见附件5)

3. 数学系分管教学的副主任许金泉副教授的评价:

高等代数是校级精品课程,几位主讲老师教学责任心强,授课水平高,……由于各位主讲教师在教学上的出色表现,代数课程在学生心目中具有较高的地位,代数方向成为我系学生考研和毕业论文选题的热门,2001年起,已经有5位同学以高分考取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系代数方向的研究生.

 (详见附件6)

3-5-3、学生的评价结果

  

 1.近三年学生评价主讲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结果

  

主讲教师

  

职称

  

 2002-2003

学年

 2003-2004

学年

 2004-2005

学年

总平均得分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潘庆年

教授

94.3

92.6

93.6

90.5

93.3

  

92.9

刘国栋

教授

94.2

91.3

93.9

89.5

92.3

  

  92.5

李桂贞

讲师

90.1

90.8

90.2

87.8

90.9

  

  90.0

邬振明

副教授

86.2

87.5

91.0

86.6

85.4

  

  87.4

  

 2.学生座谈意见摘录:  每一个学期的期中教学检查期间,数学系都要召开学生座谈会,会议全部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记录,老师不参与,结果反馈到系办公室,再传达任课教师,这个作法已经坚持近十多年。下面的意见摘录自几个不同时期举行的座谈会记录,由数学系办公室提供。

潘庆年老师:(摘录自2002515日的座谈会记录,参加学生:200112班,座谈的课程是《高等代数》)

 讲课详细认真,思路清晰,知识面丰富,对学生得要求合理适当,能够为人师表,治学严谨,教学方法得当,上课能深入浅出使得学生非常喜欢听潘教授的课,课堂气氛活跃,讲课灵活,有启发性,互动性强。调动学生积极性,传授学习思想方法,提高实践能力.

  

刘国栋老师(摘录自2005427日的座谈会记录,参加学生:20041班,座谈的课程是《高等代数》)

  大部分学生对该老师的教学非常满意,听课听得轻松也学到很多知识,大家非常喜欢他上课。平时能够引导我们积极钻研,教学方法得当,课堂气氛良好。讲课灵活,有启发性,互动性强,讲课严格,治学严谨,条理清楚,深入浅出,调动学生积极性,传授学习思想方法,提高实践能力。

  

李桂贞老师:(摘录自2003521日的座谈会记录,参加学生:200212班,座谈的课程是《高等代数》)

讲课生动,教学认真。思路清晰,知识面丰富,治学严谨,教学方法得当,讲课灵活,有启发性,互动性强,讲课严格.

 3.毕业学生的反馈意见: 现摘录5位毕业生对高等代数课程和任课老师的评价意见:

  

姚海祥同学(2001年数学系毕业生,现就职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来信

“影响我一生的老师……(详见附件7).

  

黄俊源同学(2002年数学系毕业生, 现就读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系)的来信:

“学习高等代数,让我受益菲浅……(详见附件8).

  

陈益智同学(2002年数学系毕业生, 现就读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系)的来信:

“考研, 我选择了代数方向……”(详见附件9).

  

刘中柱、李羽同学(2005年考取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系代数方向)的来信:

“老师使我们喜欢上《高等代数》课程……”(详见附件10).

3-5-4、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评价

2005622日,数学系组织了部分校内专家观看了潘庆年、刘国栋、李桂贞等三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录像,看后进行讨论,达成如下评价意见:

(1)教材处理合理,符合大纲要求;教法娴熟,将重点难点讲得清清楚楚.

(2)教学特色鲜明,本原教学法、研究性教学法运用合理、得当,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思考、归纳,适时提出相对较难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

(3) 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结合得好,既加大了课堂的信息量,又充分展示数学的思维过程.

 (4) 教态自然,语言流畅,讲授熟练,条理清楚,富有教学激情.  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


 4.  自我评价

 4-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不超过三项)

  

1、承前启后, 追根求源

 因为培养的是师范生,我们在讲授高等代数课程时特别注意与初等数学的联系,同时,又恰当处理好与后继课程的关系,即所谓“承前启后”。抽象化和形式化是高等代数的基本特征之一,我们注意到,现行的教材和教学过分强调这一点,忽视了丰富的数学思维过程.因此,我们在高等代数的教学中提倡从源头讲起,讲清楚问题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讲明道理,再讲推理,然后再抽象化和形式化,即所谓“追根求源”--“本原教学”,本原教学法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高等代数的积极性。

  

2、开发第二课堂

 利用第二课堂,定期举办讲座,介绍代数发展历史上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典型思想方法,介绍代数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应用前景;指导学生去发现实践中的数学问题,指导学生使用Matlab分析和解决问题;指导学生自主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提倡在《数学通报》、《大学数学》等一些专业涉及知识不深的期刊中找适合自己的文章阅读、报告、讨论。近几年,我系的代数方向已成为学生考研和毕业论文选题的热门.

  

3、研究和教学协调发展

 我们认识到,教学要上水平、上档次,必须开展学术研究、教学研究,以坚实的研究支撑教学、促进教学。现在,课题组的每位成员都根据自己的情况,找到了适合自己能力的科研、教研课题,并且取得较好的效果,发表高水平的教研、科研论文近百篇,其中  8篇被SCI收录,3篇被EI收录,近20篇论文获奖,一项教学成果获2004年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实现了研究和教学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4-2 本课程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的地位

1. 本课程组有优良的传统,坚持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廿年如一日,每次活动有记录,每星期有计划、有小结,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料和教学经验。

  

 2.本课程有比较好的基础,1997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课程,之后,一直受到院系两级的重点扶持,2004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3. 本课程有鲜明的特色,首创本原教学法,成功开发了第二课堂,实现了研究和教学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4-3 目前本课程还存在的不足之处

 1. 课程的多媒体教案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2. 课程的网上资源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3. 主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过重.


 5.  课程建设规划

 5-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课程资源上网计划等

1.目标:3年内建设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教学队伍,强化教研科研,争创国家级优秀课程,5年内建成硕士点.在目前线性代数双语教学的基础上,逐步实现高等代数的双语教学.

2.步骤:计划近三年内,培养教授一名、副教授一名,引进教授(博导)一名、博士23名,投资60万购买数学专业资料,编写系列配套教材.

 3.课程资源上网计划:重点开发和利用Blackboard  Learning System ML  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全程教学录像上网.组建《高等代数》专题网站工作小组,长期负责网站的维护与开发;课程的多媒体教案及作业习题上网,供学生课外学习;将目前的网站逐步开发为智能化程度较高的学习平台,具有在线测试、在线辅导、在线交流等功能.

 5-2 本课程已经上网的资源名称列表

 1.课程申报.

 2.教学队伍.

 3.教学文件.

 4.网络课程.

 5.作业习题.

 6.在线学习.

 7.授课实况.

 8.课程评价.

 9.第二课堂

 10.网络教学平台.

 

6. 说明栏

  

  

  

  

 附1
  全国名师、国家级精品课程《线性代数》的负责人、著名代数学家、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李尚志的评价:

       第一,有一支好的教学队伍,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爱岗敬业,结协作精神强,成员中有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余人次受到国家级、省级、市厅级、校级表彰。课程负责人潘庆年教授,从事高校数学教学20多年,爱岗敬业,不断进行教研、教改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教学风格,他在学术方面的研究也得到同行的认可。
      第二,科研教研有成效,课题组成员在《科学通报》、《数学学报》、《数学年刊》等著名刊物发表科研论文,在《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数学教育学报》以及著名大学的学报上发表教研论文,又有省级教学成果,对于一个一般院校来说,实属不易。坚实研究支撑的教学才有后劲。
      第三,课程特色鲜明,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教研室活动、集体备课的经验,他们开发第二课堂、辅导考研的作法,都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签名:李尚志
                             
                                 2005年6月10日


附件2
 广东省精品课程《高等数学》负责人、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郝志峰的评价:

    高等代数是数学类专业的重要课程,是数学类专业后续课程的基础。多年来,惠州学院《高等代数》课程组的全体教师,在课程的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在探索教学规律、改革教学方法,更新高等代数的教学内容等方面作了不懈努力,取得了很好成绩。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建设方面
   多年来,该课程一直采用张禾瑞、郝炳新编著的《高等代数》作为教材,该教材曾在国家教育委员会举办的全国优秀教材评选中获全国优秀奖,而且具有符合教学大纲、教学要求的教学参考资料,同时还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国内外同类课程的教学资料和课程改革研究的动态资料。
 该课程率先开设了《高等代数续论》选修课,该选修课不仅对学生帮助很大,而且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有较大帮助,从申报材料和实地考察来看,效果反映很好。
 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该课程的师资队伍雄厚、结构合理、形成梯队。现有教师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其中一人获“全国优秀教师” 称号。
   课程的教师有较高的教学研究水平,撰写、发表教研论文20余篇,自编教材、讲义,研究成果曾获2004年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以及广东省数学教育研究会的优秀论文一、二等奖等奖励。
 教师队伍的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有较高的科学研究水平,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一半以上发表在《科学通报》、《数学学报》、《数学年刊》、《   Appl. Math. Comput.》、《J. Contemporary Math》、《Int. J .Pure & Appl.  Math   》等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基金近20项,为本科生开设了理论性较强的研究型课程,积极鼓励本科生,以及青年教师参与科研活动。潘庆年教授的Hopf代数研究、刘国栋教授的数论研究都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认可。
 三、教学实施和效果方面
 该课程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培养目标要求,做好教学工作,从提供的教案或提纲来看,教学内容常讲常新,思路清晰,推理严谨,指导学习的方法完整。老师授课质量评价均为优秀。通过精心挑选习题,课堂上师生充分交流,实现了举一反三的功效。
    在教学过程中,以潘庆年、刘国栋教授为首的该课程教师,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论证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该课程的教学得到了校内外同行,以及学生和教师的充分肯定,从实地考察的情况看,学生感觉高等代数虽然比较抽象,但他们喜欢这门课程。
   1997年该课程成为广东省重点课程,在教学改革方面已成为高师《高等代数》改革的一个典范。
 四、教学管理方面
   教学规章制度是搞好教学的必要手段,该课程制定了完备和良好的教学规章制度。包括:集体备课制度、试讲制度、听课制度、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和教师进修制度。
   同时课程的教学文件完整、规范,考评资料齐全,每个教学周期都会对教学情况和试卷进行分析、总结,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该课程无论是从硬件上还是从软件上,都达到了国家和省精品课程的申报条件,特推荐参加评选。


                                                华南理工大学: 郝志峰

                                                      2005年6月9日

附件3
 广东工业大学应用数学学院院长郭大昌教授的评价:

       1、重视教学改革,特别是在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改革方面,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效果显著,成绩突出。结合本校自身的特点,提出在数学教学中要返璞归真,从源头讲起,讲清楚问题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的“本原教学法”。他们在研究性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也有成效,有1项教研成果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发表大量高质量的教研、科研论文,培养了一些十分优秀的毕业生。
 2、该门课程有很好的基础,1977年就是广东省的重点课程。多年来,课程组有规划、有措施进行教学改革,特别是教学内容与体系的改革,取得了许多值得推广、具有示范意义性的宝贵经验。
 3、年轻教师培养计划细致具体、措施得力、在长期的实践探索出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青年教师培养方案,并取得了明显效果。
      4、《高等代数》教学队伍以中年教授、副教授为主,平均年龄不到40岁,职称、年龄结构合理,课程组成员的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精神在省内同行中是很有口碑的。成员中有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余人次受到国家级、省级、市厅级、校级表彰。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惠州学院《高等代数》课程是一门在省内有影响的,已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课程体系等方面取得标志性成果的课程,他们的经验值得推广、示范。

                                    广东工业大学应用数学学院院长: 郭大昌
                                        
                                                             2005-6-13



附件4
 惠州学院教学副院长李靖国教授对《高等代数》课程的评价:

      潘庆年教授主持的《高等代数》课程,在“省级重点课程”(1997)的基础上,经过几年的建设,实现了从专科教学到本科教学的转型,并在我院本科办学规范转型中,发挥了示范作用。
  该课程拥有一支充满活力的教学队伍,重视科研与教学的协调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也推动了教学水平的提高;该课程的主讲教师高度重视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中推行本原教学法、研究性教学法、精讲与自学结合法,较好地落实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学生个性化发展等方面的时代要求;该课程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改革课堂教学手段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了学生课外学习的空间,其自主学习型教学软件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了课堂教学,也延伸课程教学的育人功能。
      根据我院历年来进行的教学检查、课程教学评价、学位授予权评估的反馈情况,该课程的高水平教学,在我院师生中具有很高的公认度,也受到了校外同行的充分肯定。


                                         签名:李靖国
                                         
                                                   2005年5月8日



附件5
 惠州学院教务处处长沈友教授的评价:

      《高等代数》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学队伍,课程负责人潘庆年教授学术造诣高,科研能力强,从事高校数学教学20多年,不断进行教研教改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教学风格,很受学生的欢迎,历次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为优秀;课程组成员团队精神强,协作精神好,爱岗敬业,课程组中有4位教师系统讲授过4次《高等代数》课程,他们具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各自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在学院几年来的学生问卷测评中,均达到优秀.教学督导组多次随堂听课和组织学生座谈,反馈的意见是一致.去年,学院在对《高等代数》作为校级精品课程评审时发现,代数教研室活动规范,各类教学管理文件齐全,各种规章制度健全,有一套科学的考试方法(有3000题的试题库),课程的教学质量有保证.

                                              签名:沈友
                                            
                                                      2005年6月8日



附件6

 惠州学院数学系分管教学副主任许金泉副教授的评价:

     高等代数是校级精品课程,几位主讲老师教学责任心强,授课水平高.   课程组每学期严格按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制定合理的教学进度表,并认真执行.每学期制定教研室活动计划,确定工作重点,包括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学研究、专题讲座、教学检查等环节.教研室有计划、有落实、有记录.建立和健全了必要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如新教师试讲制、互相听课制、教学检查制等,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活动,教师须写好《高等代数》教学计划、教案及期末做好教学工作总结.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潘庆年教授提出的“本原教学法”和“研究性教学法”在数学系的实践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主持制定的课程教学质量考评体系已经数学系所采用.由于各位主讲教师在教学上的出色表现,代数课程在学生心目中具有较高的地位,代数方向成为我系学生考研和毕业论文选题的热门,2001年起,已经有5位同学以高分考取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系代数方向的研究生.


                                                       签名:许金泉


附件7
 影 响 我 一 生 的 老 师

     2001年,我参加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系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取得了总分数416  (总分第一),三门专业课(高等代数、数学分析、近世代数)总分288(满分是300分,  专业课也是第一名)的好成绩.我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那些教过我及帮助过我的老师们,尤其是我的高等代数和近世代数老师潘庆年教授,是他影响了我一生的选择.
 首先,潘庆年教授是一位师德高尚的老师,他对学生充满爱心,对教学充满激情,上课、辅导、批改作业一丝不苟,兢兢业业,诲人不倦。
       其次,潘庆年教授是一位非常会上课的老师,他善于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讲起课来挥洒自如、通俗易懂,使高等代数、近世代数这样难懂的课程,我们几乎不用预习就能听懂,使我们学习起来非常轻松,节省了很多时间,让我们感受到高水平的数学教师带来的教学效果,而且激发了我们浓厚的数学兴趣。
      正是在潘老师的影响下,考研时我选择了考近世代数这门专业课,决定进一步深入数学这一迷人的领域。

                                              学生:姚海祥
                                          
                                                       2005年6月10日


附件8
  学习高等代数,让我受益菲浅
       高等代数是数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基础课,   学好高等代数对以后的学习的帮助非常大。但是高等代数又是一门非常系统的学科,它内容丰富、讲究方法、讲究技巧,要想学好它并不是容易的事。幸好我当时遇到教我们高等代数的科任老师潘庆年教授。他不仅科研能力非常强,而且教学水平相当高。上起课来生动有趣、条理清晰、循序渐进、重点突出。使得我们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激发了我们浓厚的数学兴趣,训练了我们数学的思维,让我们感受到高水平的数学教师带来的教学效果。为我们日后学好其它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又有幸的得到了一些学术和教学都非常优秀的代数课程方向的老师们的指导和鼓励,其中包括陈宏基教授、刘国栋教授和李桂珍老师。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正是在这些老师们的影响下,我下决心考研,决定进一步深入数学这一迷人的领域。幸运的是,后来我的高等代数(和数学分析一起合考)考了120分,近世代数考了122分。当时以专业课第二,总分第二的成绩,考取了华南师范大学,荣幸的成为我国著名的数学家柳柏濂老师的学生。
    目前,我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那些教过我及帮助过我的老师们,尤其是代数方向的老师们。在此,我向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并衷心的感谢他们。


                                               学生签名: 黄俊源
                                           
                                              2005年5月3日


附件9
 考研, 我选择了代数方向
       高等代数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无论是在内容还是方法上,它与中学数学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初学者往往会觉得难学或不适应。当初我也一样,然而我遇到了我们当时的课任老师潘庆年教授,他不仅专业知识渊博而且教学水平相当高。上课时,他经常把课本上的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和定理转化为一些具体、通俗易懂的模型和例子,使得我们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教学艺术美的享受。于是我很快地适应了高等代数课程的特点,,而且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立志要把它学好。
      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我又有幸接触到了一些学术和教学都非常优秀的代数课程方向的老师,其中包括陈宏基教授、刘国栋教授和李桂贞老师,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我在考研时坚定地选择了代数方向,我要向我的那些优秀代数课程方向的老师们学习,争取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最后我要感谢教过我及帮助过我的所有老师们!

此致
              敬礼!


                                              签名:陈益智
                                         
                                              2005年5月20日


附件10
 老师使我们喜欢上《高等代数》课程
       大一学习高等代数这门抽象的学科,感到费解吃力,当时是李桂贞老师教授,她讲授代数抽象概念时先引用大量具体的例子,清晰的数学思想给我们一个直观的轮廓,简洁的数学语言把抽象的概念描述得恰到好处,使我们很快理解高等代数中各种高度抽象的定理公式,同时也使我们喜欢上了高等代数这课程,李桂贞老师在课后亲自搜集大量有针对性的习题让我们多想多做,使我们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后来潘庆年老师讲授近世代数时由于之前很好的代数基础,加上潘庆年老师讲课时清晰的思维,循循善诱,生动幽默的语言,使我们更加了解了代数这一迷人的领域,这也使我们在2005年考研时选择近世代数这门专业课,而且在考研中高等代数和近世代数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借此机会感谢李桂贞老师和潘庆年老师多年来诲人不倦的教导,感谢他们引领我们进入代数学这一迷人的领域。

                                        学生签名:  李羽、刘中柱
                                        
                                             2005年6月20日

申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