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对我们教学改革的启示
日期:
2015-06-23
阅读次数:
983

摘要:文章围绕杜威和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就杜威和他的教育思想,杜威的民主社会、民主教育、教学论、道德教育论等四个方面主要论点作了重点介绍,并探讨杜威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对中小学教育和高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杜威;民主教育;教学改革

  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的教育改革家。他从批判陈腐的旧教育入手,提出了一系列与传统教育相对立的革新思想,引导了美国的教育改革,建立了美国的新教育。今天读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联想我们的教学改革,开展和谐教育,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活动乃有启示作用。

一、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杜威从1896年创办实验学校,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到1916年发表《民主主义与教育》,经历了整整二十年。经过长期的实践,坚持教育改革,著成的经典巨著,是他精思研究的结果。

  (一)《民主主义与教育》的重要论点

  1.民主社会维系社会的繁荣促成社会的进步。

  民主社会有大量人人共享的利益,从而人人能够互赖互爱,自由交往,其结果使人们平等相待、荣辱与共,社会扩大人的胸襟,就会保证自由思想,社会促使新观念、新事物不断涌现,社会推动历史滚滚向前。优良社会是开放型而非封闭型的社会,是人类共有、共利和共赖的社会。破除种族和阶级之类的隔阂,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不仅缩短物质空间的距离,还缩短思想、理智和情感方面的距离。社会的矛盾,国际间的冲突,皆可通过民主,凭借理智,向理性探讨,相互相谅於以解决。

  2.民主社会要通过民主教育使人人发挥其开拓创新的才能。

  科技发达,生产日新月异,必须人人接受教育。教育有促进社会发展的宏伟效用,学校是负责文化交流和文化传递的正式教育机构。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社会是教育的归宿点。在教育的出发点儿童和教育的归宿点社会之间形成一条直线,即教育历程。杜威尤其强调,儿童从现实生活中进行教育,要从书本记诵中解放出来,反对填鸭般地灌输知识,忽视天性和压迫天性的愚蠢教育方式。要让儿童感觉学习的需要和兴趣,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真实的、生动的、活泼的教育。

  杜威认为,社会和环境并不是静止或绝对的,是永远在变化而无终极之境的。教育的真谛不但是使新生一代适应当前的环境,还要养成他们继续不停地适应那向着未来而迅速发展的广大世界和日新月异的民主社会。教育使人们由生活、生长、经验改造中获得知识、能力、思想、感情,帮助人们审时度势,适应那永在前进的社会,并成为革新、先驱者。

  3.“从做中学”,以“儿童中心”取代“教师中心”和“教材中心” 。

  就教学方法讲,传统观念认为教学是传授知识的工作。杜威认为单凭教师灌输去吸取与生活无干的教条,绝谈不到掌握知识,其结果是抑制儿童的活动和滞塞儿童的创造才能。把儿童视为容器而以高压手段灌输知识的教育,或者招至学生反感,或者使他们敷衍应付。他宣扬教师应成为儿童活动的伙伴或参加者,而不是儿童活动的监督者或旁观者。“从做中学”教学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并附着于儿童现实生活。

  就课程和教材讲,传统观念认为教学传授的各科知识或教材都是对人类长期积累的文化遗产经过逻辑加工而成的,而杜威以为,这些教材皆是许多年代科学研究的产物,而不是儿童活动的产物,它们超越了儿童的生活、生长和经验。儿童对它们感觉不到需要和兴趣。杜威把基本的人类事物引进学校,作为学校的教材。”

  4.道德过程和教育过程是同一的,从广义的说,道德就是教育。

  在德育实施方面,和他教学论中主张“从做中学”一样,杜威的原则是由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他反对抽象的说教进行道德教育,主张学校要布置活生生的社会环境,叫学生生活其间,从而理解人与人相处之道,形成善良的习惯和态度。绝不该和社会现实绝缘,否则,教学纵有学术价值,对德育也起不到作用。

  (二)杜威教育思想的时代局限性

  今天重读《民主主义与教育》,重新认识和思考杜威的教育理论,它也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1.杜威把教育等同与生活,把学校等同于社会,则否定了学校教育的特殊职能。因为教育只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社会生活中固然有教育活动,但有些生活就不一定是教育。

  2杜威过分强调儿童的兴趣,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违反教育规律的。人接受教育的实际途径,除直接经验还有间接经验,通过间接经验接受系统的知识教育是更主要的。系统的知识传授应该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3.杜威主张“从做中学”,强调学习者个人的直接的主观经验,提倡学生的个人探索,重视知识的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就教学过程的一个侧面而言,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把“做中学 ”绝对化,其结果必然导致否定间接的知识和系统知识的价值。

  杜威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思想博大精深,是我们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参考,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地为我们的改革所用。

二、从杜威教育思想得到的启示

  (一)为教育改革奋斗一生

   杜威从中小学开始直到大学,倍受旧教育之苦。他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中叶,经过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美国产业革命,工业生产和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成为世界超级大国时期。在此期间,他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创立实验学校,经历了长期的教育实践和研究,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切合时势,改造旧教育,建立起新的教育体系,对美国的教育改革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作为新中国的教育工作者,我们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的国民经济飞速发展,随着改革的洪流,我们理应积极投身到教育改革的热潮中。然而教育改革并非一帆风顺,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小学教改潮起潮落,至今应试教育仍然占据学校教育主流。我国高等教育也经历了办学体制改革、院校合并、大规模扩招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高等教育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教育投资没有带来预想的收益,高校大规模扩招带来教育质量下滑等棘手问题,引起了社会强烈关注,所以我们肩负的教育改革责任仍很艰巨,需要我们长期的努力和奋斗。

  (二)对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思考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我们曾轰轰烈烈开展过课堂教学改革,提倡少而精的教学方法,减轻学生负担,反对灌输式,运用启发式的教学。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我国又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实行数年之后,现在“教改”、“素质教育”多流于形式,学校实际上执行的还是应试教育。面对中考、高考的压力,老师在教学上多采用满堂灌方法,学生从早到晚埋没在书本中,高难度、大运动量题海战术在教学中普遍运用,学生书包越来越重,在校时间越来越长,课业负担越来越多,兴趣活动越来越少。由于教育资源极不平衡,重点学校一个班甚至有七八十名学生,中小学违背教学规律的情况比比皆是。

  为什么中小学教育改革几十年,改来改去似乎走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原点?目前中小学面临的应试教育的局面,不是凭任何人的主观愿望能够改变的。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民经济生产总值虽然进入世界前列,但国家人口众多,人均收入仍比较低,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可能大幅度增长,进入小康社会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要求与经济发展滞后的矛盾,表现在优质教育缺乏,跟不上社会和家长的需求。改革不能脱离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改革不能离开经济基础。

  当前如何减轻中小学生的负担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借鉴杜威教育改革的理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一是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应自觉提高自身素质,摈弃陈旧落后的吸取成功新颖的教学方法,学习教育理论,参加教研活动,从中获得教育新信息,吸收新营养,以提高课堂效率。二是精心设计作业。现在教辅资料太多太滥,中小学生作业负担太重。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作业,减少学生的低效劳动。努力使作业体现出系统性、多样性和层次性。三是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开辟课外实验园地。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生动直观地演示教学内容,课外实验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能更好地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探索创新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四是改革考试方式。我们可以适当改变考试形式,比如进行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组织对某一知识问题或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学习讨论,做出评语。

  (三)高校是“从做中学”实践教学改革肥沃的土壤

  相对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困难,高校的环境却非常优越。高校没有升学压力,高校的教师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都高于中小学,高校的教学设施也明显优于中小学。因此学生一进入高校就象进入一个新天地,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在这样的环境里,如果还是墨守成规,教、学脱节,学而无用,真是浪费青春,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应带领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改革中去。

  高校的教学从内容上主要划分为两大部分,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以传授间接知识为主,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而实践教学则既包括为认识和探索自然规律、掌握技术知识和管理方法而开展的科学实验、生产实习等验证性实践,也包括为解决生产管理问题、提高创新能力而开展的研究性、探索高素质为宗旨的社会实践,是需要在课堂内或课堂外的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等各种场地进行。[2] 杜威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教育是生活、生长经验改造的过程。美国学校现在采用的经验课程和设计课程,都是继承和发扬杜威的教育理念,教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2007年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切实改变课堂讲授所占学时过多的状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并明确规定:“列入教学计划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实践教学在工学、农学、医学以及其他试验类学科,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门类的课程中使用得较广泛,在人文社科类专业课程中使用得相对较少,而且多限于社会调查、专业实习和参观考察等环节。面对新形势,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可以不断探索和实践以校园丰富的实验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各类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为依托,以参与企业项目综合实践为主体,以毕业论文与毕业实习为提升,以学生科研活动为延伸较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积极稳妥地开展和谐教育

  党的十七大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党新时期的伟大战略目标,和谐教育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稳妥地开展和谐教育是我们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杜威一个世纪前在美国倡导的民主教育,教学论,道德教育论和我们提倡的和谐教育有异曲同工之美。和谐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杜威所倡导的“在做中学”变强调师生之间双边互动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老师之间的多向型互动,视教学为师生平等参与和互助的过程,强调教师作为普通一员与其他成员共同活动,不再充当惟一的信息源。学生之间关系的拓展为现代教学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把教学建立在更加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教师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多个学生可以同时开口,机会均等。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真实、自然地运用目的语交流,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应用的能力,真正体现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增加了大量听说的机会,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协调能力、辩论能力、同伴间有效沟通和解决冲突等的能力与技巧。通过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学生以主体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乃至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根本保证。由于突出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意义建构者。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奠定了良好基础。

  学校如同一个大家庭,师生如同家庭的成员,情同父母子女,兄弟姊妹,朝夕相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能够遵循民主、平等、和平、对话、互信的原则,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约翰·杜威(Dewey.J.).民主主义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王卫红.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体系设计[J].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7,2(25):65-67

[3]徐宁.师生互动案例教学模式新探 [J]. 惠州学院学报,2009,增刊(29):46-48

教研教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