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运动解剖学——课程大纲
日期:
2018-09-24
阅读次数:
2912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 2016版)

一、大纲说明

课程名称:运动解剖学

课程名称(英文): sport anatomy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时:60学时,其中 理论课学时: 34实验课学时:26

分:3

  

二、本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运动解剖学》是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中的运动人体科学类主干课程之一,属于形态学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上述理论知识指导体育教学工作的能力。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细胞和组织的结构,人体各器官系统的组成,以及生长发育的规律。掌握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其主要功能。了解体育锻炼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掌握运动动作中人体环节的运动规律及体育锻炼的人体解剖学依据。培养学生运用上述理论知识指导体育教学工作的能力。

课程的具体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观察标本、模型、活体结构和分析运动动作等基本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及毕业后从事体育教学奠定人体解剖学基础。

三、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绪论

教学内容

1运动解剖学的定义以及研究对象。

2. 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目的、要求,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3. 运动解剖学术语

  

教学要求

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定义以及定位术语,了解运动解剖学的目的、要求、基本观点和方法。

重点:运动解剖学的定义以及定位术语

难点:方位术语

  

第一章细胞和细胞间质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细胞细胞的结构概况。细胞膜分子水平的结构线粒体的超微结构染色质、染色体。

第二节细胞间质细胞间质的组成。

教学要求

掌握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以及细胞质的组成、细胞膜和细胞核的结构、线粒体的结构,了解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核糖体等细胞器的结构,细胞间质的概念和组成。

  

重点:细胞膜的结构、细胞的结构、线粒体的结构。

难点:细胞器的功能

  

第二章基本组织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上皮组织

第二节结缔组织

第三节肌组织

第四节神经组织

  

教学要求

掌握骨组织、骨骼肌组织和神经组织的结构特点和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了解组织的概念、分类、分布和功能;了解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收缩和分型,了解神经组织的分类。

  

重点:骨组织的结构和骨骼肌纤维的结构、骨骼肌纤维的收缩过程。

难点:骨骼肌的超微结构和骨骼肌纤维收缩的过程。

  

第三章运动系统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骨的结构与功能。骨的理化特性。骨的生长发育和年龄特点。体育锻炼对骨的影响。上肢、下肢、躯干诸骨及其关节面、肌肉和韧带的附着点以及人体形态测量需要的骨性标志。

  

第二节骨连接和骨骼肌

关节的结构。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主要因素。体育锻炼对关节的影响。肩、肘、腕、髋、膝、踝关节的结构与运动。上、下肢带关节和一般椎骨的连接与运动。脊柱的组成与运动。胸廓的组成与运动。骨盆的组成与运动。

骨骼肌的结构。肌肉起止点与运动。研究骨骼肌功能的解剖学分析法。发展骨骼肌力量和伸展性的解剖学依据。影响肌力大小的解剖学因素。体育锻炼对骨骼肌的影响。运动上述关节的肌群及主要肌肉的位置、起止点、功能及发展其力量伸展性的辅助练习。

主要肌肉是指:斜方肌、菱形肌、前锯肌、胸大肌、背阔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肌、肱三头肌、髂腰肌、臀大肌、臀中肌、股四头肌、股后肌群、股内收肌群、小腿三头肌、胸锁乳头肌、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竖脊肌和膈肌。

  

第三节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与应用

1肌肉工作规律肌肉工作的协作。多关节肌的工作特点。

2肌肉工作的分析动力工作。静力工作。

3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环节运动受力分析法。动力、静力动作解剖学分析法举例。

  

教学要求

1. 了解骨的分类、骨的发生、骨龄、骨的生长的影响因素、骨的功能,掌握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手骨、髋骨、股骨、胫骨、腓骨、足骨、颅骨、椎骨、胸骨、肋骨的骨性标志和体表标志。

2. 了解关节的结构、运动、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解剖学因素;了解骨骼肌的结构、物理特性、

工作术语、影响肌力大小的解剖学因素;了解骨盆的性别差异,了解体育运动队关节和骨骼肌的影响。掌握上肢骨、下肢骨和躯干骨连接的位置、形态、结构与功能;重点掌握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脊柱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掌握骨盆的组成、结构特点、主要作用和运动;掌握运动上肢、下肢、脊柱的主要肌肉位置、形态、功能及锻炼方法;掌握上肢、下肢、头、躯干的皮肤标志、肌性和腱性标志以及发展上肢、下肢和脊柱肌肉力量和伸展性的练习方法。

3. 了解多关节肌的工作特点,了解骨杠杆的分类、体育运动中杠杆原理的应用。掌握原动机、对抗肌、固定肌和中和肌的概念,掌握动力性工作、静力性工作的分类和特点,掌握环节的受力情况和原动机工作性质的分析。掌握静力性、动力性动作分析步骤与方法。

  

重点

1. 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手骨、髋骨、股骨、胫骨、腓骨、足骨、颅骨、椎骨、胸骨、肋骨的骨性标志和体表标志。

2. 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脊柱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运动上肢、下肢、脊柱的主要肌肉位置、形态、功能及锻炼方法

3. 环节的受力情况和原动机工作性质的分析。

难点:运动上肢、下肢、脊柱的主要肌肉的位置、运动和锻炼方法;原动机工作性质的分析以及动力性动作分析步骤与方法。

  

第四章消化系统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中空性内脏器官管壁的一般构造。实质性内脏器官一般构造。腹部的分区。

第二节消化管消化系统的组成概况。胃、小肠和肝的形态、位置和结构。

第三节消化腺胃腺的微细结构。小肠绒毛的微细结构。肝小叶的微细结构。肝的血管。

第四节体育运动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教学要求

了解大肠的分布及各部的位置和功能;了解胰的形态、位置和功能;了解口腔的构成、牙的形态与结构,三大唾液腺的位置和胰管开口部位。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掌握胃和小肠的位置、形态、结构与功能。掌握肝的形态、位置、结构、体表投影和功能。

  

重点:消化系统的组成、胃和小肠的位置、形态、结构与功能。掌握肝的形态、位置、结构、体表投影和功能

难点:大肠的各部的位置与功能,以及肝的位置与结构。

  

第五章呼吸系统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第三节肺。肺的形态、位置和结构。肺小叶的微细结构。气血屏障。肺的血管。

第四节体育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教学要求

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概况、了解肺的形态、位置与结构、了解肺的血管、了解体育运动队呼吸系统的影响。掌握肺小叶的微细结构与气血屏障的概念。

  

重点:肺小叶的微细结构与气血屏障

难点:肺的位置、形态与结构、气血屏障。

第六章泌尿系统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肾的形态、位置和结构。肾单位的微细结构。肾旁细胞、致密斑和滤过屏障。肾的血管。

第三节输尿管道

第四节体育运动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教学要求

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概况;了解肾的位置、形态、结构和肾的血管;了解球旁细胞、致密斑和滤过屏障;了解输尿管道的结构以及体育运动对泌尿系统的影响。掌握肾单位的微细结构

重点肾的位置、形态、结构、肾单位的微细结构、滤过屏障。

难点:尿液的形成过程。

第七章脉管系统

教学内容

第一节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概况。心腔、心壁、心传导系的结构。心的血管和神经。冠状循环的血管。血管壁的结构。体循环主要动脉的分布及上、下腔静脉系的主要属支。体育锻炼对心血管形态、结构的影响。

  

第二节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的组成。9条淋巴干。胸导管、右淋巴导管的收纳区域。淋巴结的结构。主要淋巴结群的分布。

  

第三节体育运动队脉管系统的影响。

教学要求

了解心传导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心的神经支配;了解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的结构特点以及分布规律;了解肺循环的路径及主要血管的名称和分布。了解淋巴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掌握新的位置、形态、结构以及体育锻炼对心的影响;掌握体循环的途径、机能和主要血管的名称与分布。掌握淋巴系统的概念。

重点:大循环和小循环、心的形态、位置和结构。

难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第八章神经系统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神经系统常用术语;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第二节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的位置、外形和内部结构。脑干的位置、外形和内部结构。间脑的组成概况。背侧丘脑、下丘脑的主要结构与功能简述。小脑的位置、外形和内部结构。小脑与脑干相连的结构。大脑的外形和结构。脑的血管。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边缘系统的概念。

  

第三节周围神经系统

颈丛、臂丛、腰丛、骶丛的组成及主要长支神经的分布;脑神经的名称、排列顺序、性质和分布自主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区别。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结构与功能。

  

第四节传导路

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四肢、躯干的一般感觉传导路。锥体系、锥体外系。

教学要求

了解脑干的组成、主要的外部结构;重点掌握脊髓和脑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脑神经、脊神经、内脏神经的结构和分布。

重点:脊髓和脑的结构和功能、十二对脑神经

难点:脑的结构与功能

第九章感觉器官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视器眼球壁的结构概况。睫状体的结构。视网膜视部的结构。晶状体的折光调节。

第三节前庭蜗器骨迷路及膜迷路简述。螺旋器、囊斑和壶腹嵴的结构和功能简述。

第四节本体感受器本体感受器的分类。肌梭的结构与功能。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和基本概念。

  

教学要求

本章了解感觉器和感受器的概念,感受器的分类;视器、前庭蜗器。掌握眼球的主要结构和功能,掌握内耳的结构和功能;掌握肌梭、腱梭的结构与功能。

重点:眼球的结构、内耳的结构与功能以及肌梭、腱梭的结构与功能

难点:光波在眼内的传播途径。膜迷路

第十章内分泌系统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组织

内分泌腺的结构特点。垂体、松果体、肾上腺、甲状腺、甲状旁腺、胰岛的位置、结构与功能。

  

第三节体育运动队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教学要求

了解内分泌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掌握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和性腺的形态结构和位置。

重点: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和性腺的形态结构和位置。

难点:无

  

第十一章生殖系统

教学内容

男、女生殖系统的组成概况。睾丸、卵巢的位置、结构与功能。子宫内膜的结构。

  

教学要求

了解男性、女性内生殖器的形态结构;掌握男性、女性生殖器的形态结构;掌握睾丸、卵巢的位置、结构和功能。

重点:男性、女性生殖器的形态结构

难点:无

第十二章人体的发生与生长发育(自学)

教学内容

人体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青少年某些系统的解剖学特点

  

教学要求

了解人体生殖细胞形成和受精过程,人体胚胎的早期发生以及三胚层分化的各种组织和器官。掌握人体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以及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重点:人体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以及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难点:无

四、课程特色

1、在课程教学方面具有创新。

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相互考评、团队合作激发学习兴趣,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学习、自我评价,关注过程考核,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觉性,提升教学效果。

2、在课程建设方面,体现基础、实用,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挂图、骨架、模型、校园网及多媒体课件中配上的插图联合应用,形象生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视教材选用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本课程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重视教材的选用和更新,形成了良好的系统教学基础。

4. 申请了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重点课程,有习题集以及试题库,建立了课程网站,也有运动解剖学的教学团队。

  

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基本内容

课时分配

总学时

讲授

实验(实践)

1

绪论

2

2

0

2

人体基本构筑

4

2

2

3

运动系统

34

18

16

4

内脏学

6

4

2

5

脉管学

4

2

2

6

感觉器官

2

1

1

7

神经系统

4

2

2

8

内分泌

2

2

0

9

生殖

2

1

1

10

合计

60

34

26

  

六、教材及相关教学网站

推荐教材

《运动解剖学》,李世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参考教材

1. 《运动解剖学》,邓道善、陈珑编,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3.

2. 《人体解剖学》,武汉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人体解剖学编写组,武汉体育学院教材编写组,1991.

3. 《中国人体解剖学名词》,中国解剖学会编写组,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4. 《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5. 《组织胚胎学图谱》,南京医学院组织胚胎组,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

6. 《组织胚胎学》,何泽涌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

7. 《神经解剖学》,张培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

8. 《人体解剖学》,郑思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年。

9. 《人体解剖学》,河北新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编写组,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年。

10. 《运动解剖学》,体育院、系较粗编审委员会《运动解剖学编写组,》人民体育出版社,1984年。

11. 《运动解剖学》,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解剖学》教材小组,1988年。

12. 《人体解剖组织胚胎学》,江西中医学院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年。


  

  

  

所属教研室:理论基础教研室

  

2016-5-4

  


  







惠州学院本科教学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2018版 体教)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运动解剖学

Sports Anatomy

课程代码

10040201201

课程性质

必修

开课院部

体育学院

课程负责人

汪浩

课程团队

高宇飞 张明军 李金焕 朱新娃

授课学期

第一学期

学分/学时

3.5/56

课内学时

56

理论学时

40

实验学时

16

实训

(含上机)

0

实习

0

其他

0

课外学时

0

适用专业

体育教育

授课语言

中文

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

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保健学、体育测量与评价、运动心理学

课程思政设计

严格按照学校课程思政设计要求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和先导课程。运动解剖学是人体系统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研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及其与体育运动技术关系的一门学科。此课程隶属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形态学科,通过其学习,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正常人体各器官形态结构的知识,掌握与体育运动联系最为密切的运动系统各器官形态结构的特点、关节的机械运动规律、运动的主要肌群以及发展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等素质的基本原理;探讨体育运动对人体各器官的影响和对外部特征的影响;既为学生在运动实践(如田径、体操和球类等)中提供理论依据和训练方法,也为学生在后续专业理论课程(如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学习时打下形态学知识基础;并使学生从中获得相当的医学常识,丰富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开拓创造性思维,为将来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社会体育指导及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等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人类体育运动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运动解剖学由单纯的对人体形态学的基础研究到服务于体育运动实践的人体形态学的应用探索,逐渐形成的由人体科学和体育科学相互融合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序号

课程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1

目标1:了解并认识运动解剖学与体育科学的关系

了解并认识解剖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及其与体育科学的关系

具有初步的体育科学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工作能力。

2

目标2:了解运动解剖的基本概念和学习框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了解并掌握运动干预后各器官系统结构变化规律

了解并掌握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掌握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所需的教育科学、运动科学、心理科学、社会科学和运动项目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

目标3. 通过课程的学习,培育认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及其与体育运动技术关系

了解并掌握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的运动解剖规律及其应用。


掌握人体机械运动规律及其与体育运动技术关系

4

目标4:为学生在运动实践(如田径、体操和球类等)中提供理论依据和训练方法,也为学生在后续专业理论课程(如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学习时打下形态学知识基础;并使学生从中获得相当的医学常识,丰富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开拓创造性思维,为将来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社会体育指导及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了解并掌握运动对不同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健康运动方式

掌握相关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具备教学训练中所必需的讲解、示范、保护帮助、分析纠正错误、组织、制订相关文件的技术与方法。考取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如各级裁判员证、救生员证、段位证等职业资格证书。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序号

教学内容

学生学习

预期成果

课内

学时

教学方式

支撑

课程目标

1

绪论

重点:解剖学定位术语

难点:解剖学定位术语中的三个基本面和三个基本轴。

了解运动解剖学发展简史及定义、学习运动解剖学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方法、掌握解剖学定位术语。

3

讲授、讨论、案例

1、了解运动解剖学发展简史及定义、主要内容和任务、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2、掌握解剖学定位术语

2

运动系统

第一节 骨与骨连结

一、骨总论

重点:长骨的构造、骨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组成、长骨的长长和长粗

难点:长骨的构造

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使学生初步理解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的三者关系;介绍全身骨的组成,骨的分类。重点了解骨的构造,骨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组成以及骨的生长。

3

讲授、讨论、案例

1、介绍运动系统的组成; 2、介绍全身骨的组成;3、掌握骨的分类;4、掌握长骨的构造;5、掌握骨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组成;6、掌握长骨的长长和长粗

3

第二章 运动系统

二、骨连接总论


重点:关节的主要构造,关节的运动

难点:关节的运动

了解骨连结的分类,使学生掌握关节的主要构造,了解其辅助结构,掌握关节的运动形式,了解关节的分类

3

讲授、讨论、案例

1、了解骨连结分类;2、掌握关节的主要构造,了解关节的辅助结构;3、掌握关节的运动;4、了解关节的分类

4

.上肢骨及其连接

(一)上肢骨及其实验

重点:肩胛骨、肱骨、桡骨和尺骨的骨性标志。

难点:肩胛骨、肱骨、桡骨和尺骨的骨性标志。

了解上肢骨的组成及数目;掌握上肢各骨的位置、形态;掌握上肢各骨骨性标志

3

讲授、讨论、骨架及骨模型

1.了解上肢骨的组成及数目

2.掌握上肢各骨的位置、形态

3.掌握上肢各骨骨性标志

5

第二章 运动系统

第一节 骨及骨连结

三、上肢骨及其连接(二)上肢骨连结及其实验

重点:掌握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形式

难点: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的结构特点

要求重点掌握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

3

讲授、讨论、骨架及骨模型

1、 了解上肢骨连结;2、掌握肩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

3、掌握肘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4、掌握桡腕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

6

.下肢骨及其连接

(一)下肢骨及其实验

重点:髋骨、股骨、胫骨和腓骨、距骨的骨性标志。

难点:髋骨、股骨、胫骨和腓骨、距骨的骨性标志。

了解下肢骨的组成及数目;掌握下肢各骨的位置、形态及下肢各骨骨性标志

3

讲授、讨论、骨架及骨模型

1.了解下肢骨的组成及数目

2.掌握下肢各骨的位置、形态

3.掌握下肢各骨骨性标志

7

第二章 运动系统

第一节 骨及骨连结

四、下肢骨及其连接

(一)   下肢骨连结

及其实验

重点:掌握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形式

难点: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结构特点

重点掌握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

3

讲授、讨论、骨架及骨模型

1、了解下肢骨连结;2、 掌握髋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3、掌握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4、掌握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

8

.躯干骨及其连接

(一)躯干骨

重点: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及与骨性标志。

难点:各部椎骨的特征

掌握躯干骨的组成及数目

掌握躯干骨重要的骨性标志。 


3

讲授、讨论、骨架及骨模型

1、了解躯干骨的组成及数目

2、掌握躯干各骨的位置、形态

3掌握躯干主要骨的骨性标志

9

. 躯干骨及其连接

(二)躯干骨的连接

重点:掌握椎体的连接及脊柱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形式

难点:椎间盘的结构。

重点掌握椎体的连接及脊柱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

3

讲授、讨论、骨架及骨模型

1、掌握椎体的连接;掌握脊柱的组成、结构特点与运动;2、了解腰骶连结和骶尾连结、寰枕和寰枢关节

10

第二章运动系统

  1. 肌肉总论(一)

重点:掌握肌肉的大体结构;肌肉的物理特性

难点:肌肉的大体结构

  1. 肌肉总论(二)

重点:肌肉工作的协作关系、影响肌肉力量大小的解剖学因素;研究肌肉功能的方法

难点:研究肌肉功能的方法

重点掌握掌握肌肉的大体结构;肌肉的物理特性;了解肌肉的微细结构;掌握影响肌肉力量发挥的解剖学因素;了解体育运动对肌肉形态结构的影响。

3

讲授、讨论、挂图

1、掌握影响肌肉力量发挥的解剖学因素;2、了解体育运动对肌肉形态结构的影响及肌肉工作的协作关系;3、掌握影响肌肉力量大小的解剖学因素;4、了解体育运动对肌肉形态结构的影响

11

三、上肢肌

肩带肌 上臂肌 前臂肌

重点:肩带及肘、腕关节运动的主要肌肉的位置、作用与练习方法。

难点:近、远固定下肌肉的功能。

掌握三角肌及肘、腕关节运动的主要肌肉的位置、作用与练习方法。

2

讲授、讨论、挂图

掌握三角肌、肱二头肌、肱肌、肱三头肌的位置、功能与练习方法。

12

四、下肢肌

盆带肌 大腿肌 小腿肌

重点:盆带及髖、膝、踝关节运动的主要肌肉的位置、作用与练习方法。

难点:近、远固定下各主要肌肉的功能。

掌握髂腰肌、臀大肌、股后肌群肱股前群肌小腿三头肌的位置、功能与练习方法。


2

讲授、讨论、挂图

掌握髂腰肌、臀大肌、股后肌群肱股前群肌小腿三头肌的位置、功能与练习方法。


13

五、躯干肌

背肌 胸肌 膈肌 腹肌

重点:斜方肌、竖脊肌、背阔肌、胸大肌、膈及腹直肌位置、作用与练习方法。

难点:近、远固定下各主要肌肉的功能。

掌握斜方肌、竖脊肌、背阔肌、胸大肌、膈及腹直肌位置、作用与练习方法。

2

讲授、讨论、挂图

掌握斜方肌、竖脊肌、背阔肌、胸大肌、膈及腹直肌的位置、功能与练习方法。


14

第二章   运动系统

肌肉工作分析

重点:肌肉的协作关系、工作性质、肌力影响因素、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

难点:肌肉的工作性质

掌握肌肉的协作关系、工作性质、影响肌肉力量发挥的解剖部因素、多关节肌的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

2

讲授、讨论、

1.掌握肌肉工作的协作关系、肌肉工作性质;

2.掌握影响肌力发挥的解剖学因素; 3.了解多关节肌的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

15

第三章 消化系统

重点:小肠、肝脏、胰脏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难点:肝脏的形态、功能

内脏的定义与组成及腹部的分区,简介消化系统的组成、功能、有重点的介绍胃、小肠、肝和胰的位置、组成、功能

2

讲授、

1.了解内脏的定义、组成与功能

2.了解腹部的分区;3.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4.了解口腔、咽、食管的位置形态功能;5.掌握胃、小肠、肝脏、胰脏的位置、形态与功能

16

第四章  呼吸系统

重点:喉的内部形态结构、气血屏障、肺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难点:肺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掌握憋气和屏息的呼吸方式;重点要求掌握声襞的位置形态和功能、肺的导气部和呼吸部的结构功能,掌握气血屏障的概念。掌握 lungblood-air barrier

2

讲授、讨论、模型

1.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2.了解鼻、喉、气管支气管的位置、形态、功能;3.掌握喉的形态结构、肺的位置形态与结构功能

17

第五章 泌尿系统

重点: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功能。熟悉肾的的大体结构、微细结构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难点:肾的微细结构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1.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功能。

2.熟悉肾的的大体结构、微细结构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2

讲授、讨论、模型

1.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功能;2.熟悉肾的的大体结构、微细结构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18

第六章  生殖系统

第七章     脉管系统


了解生殖系统概况;了解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了解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形态结构,理解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其功能的关系,理解动脉和动脉血的区分,静脉和静脉血的区分,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特点和功能,同时掌握心脏的位置、形态

3

讲授、讨论、模型

1.了解生殖系统概况,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2.了解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形态结构;3.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特点和功能;4.掌握心脏的位置、形态

19

第七章 脉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

重点:体循环的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分布。

难点:体循环动脉的分布、供血范围及压迫止血点。

了解血管的分布规律、微循环及肺循环的血管;掌握体循环的动脉分支、分布及主要的压迫止血点。

2

讲授、讨论、模型

1、动脉分布规律。

2、体循环动脉主干、分支、分布。


20

第八章 神经系统

  1. 总论

重点:神经系统的分类;神经系统的基本概念;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

难点:神经元的结构;运动终板的结构。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

重点:脊髓的位置,掌握大脑的位置、外形。

难点:大脑半球主要沟和回的位置

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

重点:脊神经的组成与分布


掌握神经系统的分类,了解神经元的结构;掌握神经系统的某些基本概念,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掌握脊髓的位置和外形,掌握脑的位置、了解脑干、间脑、小脑、大脑的位置、外形;了解脊神经组成与分支;熟悉脑神经的名称分类与功能;

3

讲授、讨论、模型

1、掌握神经系统的分类,了解神经元的结构;2、掌握神经系统的某些基本概念,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3、掌握脊髓、脑干、间脑、小脑、大脑的位置和外形;4、了解脊神经组成与分支;熟悉脑神经的名称分类与功能

21

第九章  感觉器官

概述

第一节 视  器-眼

第二节  位听器-耳

  1. 皮肤

重点:眼球、内耳。

难点:眼球壁、迷路。

了解感觉器官的组成与功能,重点掌握眼球、内耳。

2

讲授、讨论、模型

1.感觉器官的组成与功能;感受器的概念和分类;2.视器-眼:眼球的结构;3.位听器-耳:外耳、中耳、内耳;4.皮肤

22

第十章 内分泌系统

掌握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的位置、结构与功能;了解内分泌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

讲授、讨论

1、掌握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的位置、结构与功能;2、了解内分泌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注:“学生学习预期成果”是描述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应具有的能力,可以用认知、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判断等描述预期成果达到的程度。


四、课程考核

序号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学习任务

支撑课程目标(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1

按照大纲内容考核

卷面成绩

目标:掌握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所需的教育科学、运动科学、心理科学、社会科学和运动项目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相关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具备教学训练中所必需的讲解、示范、保护帮助、分析纠正错误、组织、制订相关文件的技术与方法。

2

实验实践及骨性标志测试

1.实验实践表现

2.骨性标志测试

目标:能够与团队合作完成实验任务;能够主动承担或积极配合解决实验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顺利完成;能够完成骨性标志测试


序号

考核方式

考核标准

权重

1

平时


考勤与课堂表现15%

实验实践及骨性标志测试:15%

30%

2

考试

试卷评分

70%

合计

100%

注:“考核方式”主要有:作业、案例分析、实验/实习/调研报告、平时表现、考试等。



五、教材及参考资料


(一)建议使用教材:

《运动解剖学》(第三版) 李世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二)教学参考书:

1、 《运动解剖学实验》(第二版)李世昌、田振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2016年。

2、 《运动解剖学题解》 李世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3、 《运动解剖学》 邓道善、陈 珑编,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3年。

4、 《人体解剖学》 武汉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人体解剖学编写组, 1991年。

5、 《中国人体解剖学名词》 中国解剖学会编写组,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

6、 《人体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

7、《组织胚胎学图谱》 南京医学院组织胚胎组,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

8、 《组织胚胎学》 何泽涌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年。

9、 《神经解剖学》 张培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年。

10、 《人体解剖学》 郑思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年。

11、《人体解剖学》 河北新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编写组,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年。

12、《运动解剖学》 体育院、系教材运动解剖学编写组,人民体育出版社,1984年。

13、《运动解剖学》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解剖学》教材小组,1988年。

14、《人体解剖组织胚胎学》,江西中医学院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年。



大纲执笔人:

审核人(专业负责人/系主任)

制定时间:    2019410









运动解剖学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10040201201

课程名称:运动解剖学 Sports Anatomy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课程属类:

课程学分: 3.5

计划课时: 56

适用专业: 体育教育

制订时间: 20194

开课部门: 体育学院

课程组:高宇飞 张明军 李金焕 朱新娃

批 准 人:

课程负责人: 汪 浩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和先导课程。运动解剖学是人体系统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研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及其与体育运动技术关系的一门学科。随着人类体育运动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运动解剖学由单纯的对人体形态学的基础研究到服务于体育运动实践的人体形态学的应用探索,逐渐形成的由人体科学和体育科学相互融合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课程目标

此课程隶属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形态学科,通过其学习,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正常人体各器官形态结构的知识,掌握与体育运动联系最为密切的运动系统各器官形态结构的特点、关节的机械运动规律、运动的主要肌群以及发展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等素质的基本原理;探讨体育运动对人体各器官的影响和对外部特征的影响;既为学生在运动实践(如田径、体操和球类等)中提供理论依据和训练方法,也为学生在后续专业理论课程(如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学习时打下形态学知识基础;并使学生从中获得相当的医学常识,丰富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开拓创造性思维,为将来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社会体育指导及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1. 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序号

教学基本内容

课时分配

总学时

讲授

实验(实践)

1

绪论

3

3

0

2

运动系统

35

23

12

3

消化系统

2

2

0

4

呼吸系统

2

2

0

5

泌尿系统

2

0

2

6

生殖系统

2

2

0

7

脉管系统

4

2

2

8

感觉器官

2

2

0

9

神经系统

2

2

0

10

内分泌

2

2

0


合计

56

40

16


四、课程实施

(一)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课程理论和实验教学师资配备齐全。

(二)教学方法建议:

1任课教师须按照大纲要求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3教学中充分体现理论联系实践。

4本课程安排在一个学期完成,考试在本学期末。

(三)教材:《运动解剖学》(第三版) 李世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四)教学组织建议

1)深钻教材,提高上课质量。

2)最大限度利用各种教学方法上不同章节的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密切联系运动实际,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4)教学辅导:对学生具有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随时回答学生的提问。

5)注意学生提问时所暴露出的问题来进行教学法的改进。

6)习题作业:在每一章后,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

7)注意运动解剖学最新研究进展的介绍,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考核以本大纲所讲述的内容为依据,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实践的基本能力。


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在现有教学条件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网上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微信公众号相关专业和拓展内容使学生主动学习。

理论和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比较完备,信息化教学资源丰富;理论和实验教学师资配备齐全,达到课程教学要求。


七、其他说明

















惠州学院本科教学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2018版 社体)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运动解剖学

Sports Anatomy

课程代码

10040201201

课程性质

必修

开课院部

体育学院

课程负责人

汪浩

课程团队

高宇飞 张明军 李金焕 朱新娃

授课学期

第一学期

学分/学时

4/64

课内学时

56

理论学时

50

实验学时

14

实训

(含上机)

0

实习

0

其他

0

课外学时

0

适用专业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授课语言

中文

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

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保健学、体育测量与评价、运动心理学

课程思政设计

严格按照学校课程思政设计要求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和先导课程。运动解剖学是人体系统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研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及其与体育运动技术关系的一门学科。此课程隶属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形态学科,通过其学习,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正常人体各器官形态结构的知识,掌握与体育运动联系最为密切的运动系统各器官形态结构的特点、关节的机械运动规律、运动的主要肌群以及发展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等素质的基本原理;探讨体育运动对人体各器官的影响和对外部特征的影响;既为学生在运动实践(如田径、体操和球类等)中提供理论依据和训练方法,也为学生在后续专业理论课程(如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学习时打下形态学知识基础;并使学生从中获得相当的医学常识,丰富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开拓创造性思维,为将来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社会体育指导及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等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人类体育运动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运动解剖学由单纯的对人体形态学的基础研究到服务于体育运动实践的人体形态学的应用探索,逐渐形成的由人体科学和体育科学相互融合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序号

课程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1

目标1:了解并认识运动解剖学与体育科学的关系

了解并认识解剖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及其与体育科学的关系

具有初步的体育科学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工作能力。

2

目标2:了解运动解剖的基本概念和学习框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了解并掌握运动干预后各器官系统结构变化规律

了解并掌握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掌握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所需的教育科学、运动科学、心理科学、社会科学和运动项目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

目标3. 通过课程的学习,培育认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及其与体育运动技术关系

了解并掌握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的运动解剖规律及其应用。


掌握人体机械运动规律及其与体育运动技术关系

4

目标4:为学生在运动实践(如田径、体操和球类等)中提供理论依据和训练方法,也为学生在后续专业理论课程(如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学习时打下形态学知识基础;并使学生从中获得相当的医学常识,丰富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开拓创造性思维,为将来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社会体育指导及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了解并掌握运动对不同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健康运动方式

掌握相关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具备教学训练中所必需的讲解、示范、保护帮助、分析纠正错误、组织、制订相关文件的技术与方法。考取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如各级裁判员证、救生员证、段位证等职业资格证书。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序号

教学内容

学生学习

预期成果

课内

学时

教学方式

支撑

课程目标

1

绪论

重点:解剖学定位术语

难点:解剖学定位术语中的三个基本面和三个基本轴。

了解运动解剖学发展简史及定义、学习运动解剖学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方法、掌握解剖学定位术语。

4

讲授、讨论、案例

1、了解运动解剖学发展简史及定义、主要内容和任务、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2、掌握解剖学定位术语

2

运动系统

第一节 骨与骨连结

一、骨总论

重点:长骨的构造、骨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组成、长骨的长长和长粗

难点:长骨的构造

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使学生初步理解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的三者关系;介绍全身骨的组成,骨的分类。重点了解骨的构造,骨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组成以及骨的生长。

3

讲授、讨论、案例

1、介绍运动系统的组成; 2、介绍全身骨的组成;3、掌握骨的分类;4、掌握长骨的构造;5、掌握骨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组成;6、掌握长骨的长长和长粗

3

第二章 运动系统

二、骨连接总论


重点:关节的主要构造,关节的运动

难点:关节的运动

了解骨连结的分类,使学生掌握关节的主要构造,了解其辅助结构,掌握关节的运动形式,了解关节的分类

3

讲授、讨论、案例

1、了解骨连结分类;2、掌握关节的主要构造,了解关节的辅助结构;3、掌握关节的运动;4、了解关节的分类

4

.上肢骨及其连接

(一)上肢骨及其实验

重点:肩胛骨、肱骨、桡骨和尺骨的骨性标志。

难点:肩胛骨、肱骨、桡骨和尺骨的骨性标志。

了解上肢骨的组成及数目;掌握上肢各骨的位置、形态;掌握上肢各骨骨性标志

3

讲授、讨论、骨架及骨模型

1.了解上肢骨的组成及数目

2.掌握上肢各骨的位置、形态

3.掌握上肢各骨骨性标志

5

第二章 运动系统

第一节 骨及骨连结

三、上肢骨及其连接(二)上肢骨连结及其实验

重点:掌握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形式

难点: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的结构特点

要求重点掌握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

3

讲授、讨论、骨架及骨模型

1、 了解上肢骨连结;2、掌握肩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

3、掌握肘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4、掌握桡腕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

6

.下肢骨及其连接

(一)下肢骨及其实验

重点:髋骨、股骨、胫骨和腓骨、距骨的骨性标志。

难点:髋骨、股骨、胫骨和腓骨、距骨的骨性标志。

了解下肢骨的组成及数目;掌握下肢各骨的位置、形态及下肢各骨骨性标志

3

讲授、讨论、骨架及骨模型

1.了解下肢骨的组成及数目

2.掌握下肢各骨的位置、形态

3.掌握下肢各骨骨性标志

7

第二章 运动系统

第一节 骨及骨连结

四、下肢骨及其连接

(一)   下肢骨连结

及其实验

重点:掌握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形式

难点: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结构特点

重点掌握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

3

讲授、讨论、骨架及骨模型

1、了解下肢骨连结;2、 掌握髋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3、掌握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4、掌握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

8

.躯干骨及其连接

(一)躯干骨

重点: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及与骨性标志。

难点:各部椎骨的特征

掌握躯干骨的组成及数目

掌握躯干骨重要的骨性标志。 


3

讲授、讨论、骨架及骨模型

1、了解躯干骨的组成及数目

2、掌握躯干各骨的位置、形态

3掌握躯干主要骨的骨性标志

9

. 躯干骨及其连接

(二)躯干骨的连接

重点:掌握椎体的连接及脊柱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形式

难点:椎间盘的结构。

重点掌握椎体的连接及脊柱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

3

讲授、讨论、骨架及骨模型

1、掌握椎体的连接;掌握脊柱的组成、结构特点与运动;2、了解腰骶连结和骶尾连结、寰枕和寰枢关节

10

第二章运动系统

  1. 肌肉总论(一)

重点:掌握肌肉的大体结构;肌肉的物理特性

难点:肌肉的大体结构

  1. 肌肉总论(二)

重点:肌肉工作的协作关系、影响肌肉力量大小的解剖学因素;研究肌肉功能的方法

难点:研究肌肉功能的方法

重点掌握掌握肌肉的大体结构;肌肉的物理特性;了解肌肉的微细结构;掌握影响肌肉力量发挥的解剖学因素;了解体育运动对肌肉形态结构的影响。

3

讲授、讨论、挂图

1、掌握影响肌肉力量发挥的解剖学因素;2、了解体育运动对肌肉形态结构的影响及肌肉工作的协作关系;3、掌握影响肌肉力量大小的解剖学因素;4、了解体育运动对肌肉形态结构的影响

11

三、上肢肌

肩带肌 上臂肌 前臂肌

重点:肩带及肘、腕关节运动的主要肌肉的位置、作用与练习方法。

难点:近、远固定下肌肉的功能。

掌握三角肌及肘、腕关节运动的主要肌肉的位置、作用与练习方法。

3

讲授、讨论、挂图

掌握三角肌、肱二头肌、肱肌、肱三头肌的位置、功能与练习方法。

12

四、下肢肌

盆带肌 大腿肌 小腿肌

重点:盆带及髖、膝、踝关节运动的主要肌肉的位置、作用与练习方法。

难点:近、远固定下各主要肌肉的功能。

掌握髂腰肌、臀大肌、股后肌群肱股前群肌小腿三头肌的位置、功能与练习方法。


3

讲授、讨论、挂图

掌握髂腰肌、臀大肌、股后肌群肱股前群肌小腿三头肌的位置、功能与练习方法。


13

五、躯干肌

背肌 胸肌 膈肌 腹肌

重点:斜方肌、竖脊肌、背阔肌、胸大肌、膈及腹直肌位置、作用与练习方法。

难点:近、远固定下各主要肌肉的功能。

掌握斜方肌、竖脊肌、背阔肌、胸大肌、膈及腹直肌位置、作用与练习方法。

3

讲授、讨论、挂图

掌握斜方肌、竖脊肌、背阔肌、胸大肌、膈及腹直肌的位置、功能与练习方法。


14

第二章   运动系统

肌肉工作分析

重点:肌肉的协作关系、工作性质、肌力影响因素、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

难点:肌肉的工作性质

掌握肌肉的协作关系、工作性质、影响肌肉力量发挥的解剖部因素、多关节肌的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

2

讲授、讨论、

1.掌握肌肉工作的协作关系、肌肉工作性质;

2.掌握影响肌力发挥的解剖学因素; 3.了解多关节肌的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

15

第三章 消化系统

重点:小肠、肝脏、胰脏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难点:肝脏的形态、功能

内脏的定义与组成及腹部的分区,简介消化系统的组成、功能、有重点的介绍胃、小肠、肝和胰的位置、组成、功能

2

讲授、

1.了解内脏的定义、组成与功能

2.了解腹部的分区;3.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4.了解口腔、咽、食管的位置形态功能;5.掌握胃、小肠、肝脏、胰脏的位置、形态与功能

16

第四章  呼吸系统

重点:喉的内部形态结构、气血屏障、肺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难点:肺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掌握憋气和屏息的呼吸方式;重点要求掌握声襞的位置形态和功能、肺的导气部和呼吸部的结构功能,掌握气血屏障的概念。掌握 lungblood-air barrier

3

讲授、讨论、模型

1.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2.了解鼻、喉、气管支气管的位置、形态、功能;3.掌握喉的形态结构、肺的位置形态与结构功能

17

第五章 泌尿系统

第六章  生殖系统

重点: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功能。熟悉肾的的大体结构、微细结构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难点:肾的微细结构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1.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功能。

2.熟悉肾的的大体结构、微细结构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3. 生殖系统简介


5

讲授、讨论、模型

1.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功能;2.熟悉肾的的大体结构、微细结构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18

第七章     脉管系统

重点:心血管系统的组成概况。

难点:心腔、心壁、心传导系的结构;心的血管。’

了解生殖系统概况;了解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了解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形态结构,理解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其功能的关系,理解动脉和动脉血的区分,静脉和静脉血的区分,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特点和功能,同时掌握心脏的位置、形态

2

讲授、讨论、模型

1.了解生殖系统概况,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2.了解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形态结构;3.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特点和功能;4.掌握心脏的位置、形态

19

第七章 脉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 淋巴系统

重点:体循环的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分布。

难点:体循环动脉的分布、供血范围及压迫止血点。

了解血管的分布规律、微循环及肺循环的血管;掌握体循环的动脉分支、分布及主要的压迫止血点;淋巴系统简

2

讲授、讨论、模型

1、动脉分布规律。

2、体循环动脉主干、分支、分布。

3、淋巴系统概况


20

第八章 神经系统

  1. 总论

重点:神经系统的分类;神经系统的基本概念;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

难点:神经元的结构;运动终板的结构。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

重点:脊髓的位置,掌握大脑的位置、外形。

难点:大脑半球主要沟和回的位置

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

重点:脊神经的组成与分布


掌握神经系统的分类,了解神经元的结构;掌握神经系统的某些基本概念,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掌握脊髓的位置和外形,掌握脑的位置、了解脑干、间脑、小脑、大脑的位置、外形;了解脊神经组成与分支;熟悉脑神经的名称分类与功能;

4

讲授、讨论、模型

1、掌握神经系统的分类,了解神经元的结构;2、掌握神经系统的某些基本概念,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3、掌握脊髓、脑干、间脑、小脑、大脑的位置和外形;4、了解脊神经组成与分支;熟悉脑神经的名称分类与功能

21

第九章  感觉器官

概述

第一节 视  器-眼

第二节  位听器-耳

  1. 皮肤

重点:眼球、内耳。

难点:眼球壁、迷路。

了解感觉器官的组成与功能,重点掌握眼球、内耳。

2

讲授、讨论、模型

1.感觉器官的组成与功能;感受器的概念和分类;2.视器-眼:眼球的结构;3.位听器-耳:外耳、中耳、内耳;4.皮肤

22

第十章 内分泌系统

掌握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的位置、结构与功能;了解内分泌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

讲授、讨论

1、掌握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的位置、结构与功能;2、了解内分泌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注:“学生学习预期成果是描述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应具有的能力,可以用认知、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判断等描述预期成果达到的程度。


四、课程考核

序号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学习任务

支撑课程目标(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1

按照大纲内容考核

卷面成绩

目标:掌握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所需的教育科学、运动科学、心理科学、社会科学和运动项目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相关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具备教学训练中所必需的讲解、示范、保护帮助、分析纠正错误、组织、制订相关文件的技术与方法。

2

实验实践及骨性标志测试

1.实验实践表现

2.骨性标志测试

目标:能够与团队合作完成实验任务;能够主动承担或积极配合解决实验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顺利完成;能够完成骨性标志测试


序号

考核方式

考核标准

权重

1

平时


考勤与课堂表现15%

实验实践及骨性标志测试:15%

30%

2

考试

试卷评分

70%

合计

100%

注:“考核方式”主要有:作业、案例分析、实验/实习/调研报告、平时表现、考试等。


五、教材及参考资料

(一)建议使用教材:

《运动解剖学》(第三版) 李世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二)教学参考书:

1、 《运动解剖学实验》(第二版)李世昌、田振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2016年。

2、 《运动解剖学题解》 李世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3、 《运动解剖学》 邓道善、陈 珑编,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3年。

4、 《人体解剖学》 武汉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人体解剖学编写组, 1991年。

5、 《中国人体解剖学名词》 中国解剖学会编写组,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

6、 《人体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

7、《组织胚胎学图谱》 南京医学院组织胚胎组,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

8、 《组织胚胎学》 何泽涌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年。

9、 《神经解剖学》 张培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年。

10、 《人体解剖学》 郑思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年。

11、《人体解剖学》 河北新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编写组,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年。

12、《运动解剖学》 体育院、系教材运动解剖学编写组,人民体育出版社,1984年。

13、《运动解剖学》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解剖学》教材小组,1988年。

14、《人体解剖组织胚胎学》,江西中医学院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年。



大纲执笔人:

审核人(专业负责人/系主任)

制定时间:    2019410









运动解剖学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10040201201

课程名称:运动解剖学 Sports Anatomy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课程属类:

课程学分:4

计划课时:64

适用专业: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制订时间: 20194

开课部门: 体育学院

课程组:高宇飞 张明军 李金焕 朱新娃

批 准 人:

课程负责人: 汪 浩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和先导课程。运动解剖学是人体系统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研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及其与体育运动技术关系的一门学科。随着人类体育运动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运动解剖学由单纯的对人体形态学的基础研究到服务于体育运动实践的人体形态学的应用探索,逐渐形成的由人体科学和体育科学相互融合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课程目标

此课程隶属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形态学科,通过其学习,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正常人体各器官形态结构的知识,掌握与体育运动联系最为密切的运动系统各器官形态结构的特点、关节的机械运动规律、运动的主要肌群以及发展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等素质的基本原理;探讨体育运动对人体各器官的影响和对外部特征的影响;既为学生在运动实践(如田径、体操和球类等)中提供理论依据和训练方法,也为学生在后续专业理论课程(如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学习时打下形态学知识基础;并使学生从中获得相当的医学常识,丰富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开拓创造性思维,为将来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社会体育指导及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1. 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序号

教学基本内容

课时分配

总学时

讲授

实验(实践)

1

绪论

4

4

0

2

运动系统

38

26

12

3

消化系统

2

2

0

4

呼吸系统

3

3

0

5

泌尿系统

4

4

0

6

生殖系统

1

1

0

7

脉管系统

4

2

2

8

感觉器官

2

2

0

9

神经系统

4

4

0

10

内分泌

2

2

0


合计

64

50

14


四、课程实施

(一)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课程理论和实验教学师资配备齐全。

(二)教学方法建议:

1任课教师须按照大纲要求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3教学中充分体现理论联系实践。

4本课程安排在一个学期完成,考试在本学期末。

(三)教材:《运动解剖学》(第三版) 李世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四)教学组织建议

1)深钻教材,提高上课质量。

2)最大限度利用各种教学方法上不同章节的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密切联系运动实际,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4)教学辅导:对学生具有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随时回答学生的提问。

5)注意学生提问时所暴露出的问题来进行教学法的改进。

6)习题作业:在每一章后,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

7)注意运动解剖学最新研究进展的介绍,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考核以本大纲所讲述的内容为依据,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实践的基本能力。


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在现有教学条件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网上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微信公众号相关专业和拓展内容使学生主动学习。

理论和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比较完备,信息化教学资源丰富;理论和实验教学师资配备齐全,达到课程教学要求。


七、其他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