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教学研究改革
日期:
2021-05-14
阅读次数:
29
  1.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活动,在摸索和践行的基础上,各位项目组成员教师总结出如下4点教学研究和改革举措:

1、地理事物高度关联度的树立培养

随着本项目的实施和近10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将横断科学及系统论的观点理念运用在教学实践创新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发散性和前瞻性的地理思维态势。基本掌握了地理事物现象间的高度关联域和专业度,以及创新性的思维效果:如将遥感技术、GIS技术、土壤和水质分析技术、湿地研究方法等方面新技术热点的高度集成,获得大学生省级“攀登计划”项目并撰写相应的论文发表在CSCD期刊上;获得并完成多项各级别的大学生原创性实践项目,效果显著。这种发散性和系统论思维方式的思考和实践应用可以更进一步,在省及全国高校地理科学专业和其他学科专业的学习中加以推广和应用,将可能出现更多的关联域强大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2、完成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创新

已形成6种教学方式的娴熟应用和相互切换。他们分别是:(1)授课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系统讲授,过程是授课→理解→巩固→运用→检查; (2)问答模式,以师生问答,启发教学为主,过程是提问→思考→答疑→练习→评价;(3)自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自学辅导,过程是自学→解疑→练习→自评→反馈;(4)合作模式,互助互学,合作教育,过程是诱导→学习→讨论→练习→评价;(5)研究模式,围绕问题,论文答辩,过程是问题→探索→报告→答辩→评价;(6)考核模式。这6种教学模式是一个发展序列,从(1)到(6),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逐渐增强,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这一规律,而且从(6)到(1),教师的主导型逐渐增强,体现了“教是为了发展”这一规律。这些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相互切换和合作共同完成教学目标,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学生终身自主学习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得到加强,认知更进一步深化

高等教育的终极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终身独立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随着该项目中核心思想认知和实践活动的进行,效果特别显著。我院研究生升学率多年高居全校前列,尤其是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更为突出,出现了许多学生跨专业考入985211名校的研究生的情况。如:考入《中国地质大学》的地质学专业、《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土壤学专业、一些211院校的金融专业的研究生等。

  4、课程定位和引领示范作用有较好的体现

课程教学理念和课程地位的创新:根据学院的办学定位和目标,围绕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地理人才的理念,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从重应用的角度出发,我院“地理科学导论”的课程理念是“关于地理科学”的导论。侧重于“引导”和“导入”,侧重关联域和系统性,侧重行星地理观和地理学科在科学发展史中的基本价值;

侧重并贯穿地理科学“实践—应用—研究性”教学思想,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面对具体的问题强调问题预设的综合性、过程性、适宜性和目的性,突出地理信息实习和实践中综合-应用-创新层次的内容设计。

本项目提出的教学方法改革、互动模式改革、知识体系改革、信息应用改革、考核方式改革以及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有邀请惠州学院其他院系和外单位来惠州学院地理科学系进行交流和研讨,并通过论文的发表、带学生比赛期间的交流和通过举办小型学术研讨会在惠州学院其他二级学院做宣传和示范。

本项目基于实际的案例教学与实践模式,既强调从理论上对地理科学教学与实习的改革进行研究,也注重对比试验方法来评价教学与实习改革的真实效果。本项目不仅巩固了大学生对相关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能帮助大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过程中完成了知识的自我完善和能力的自主形成。

二、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1缺乏地理常识知识,影响地理科学知识的掌握

由于我国高中文理分科的教育体制,在高中阶段,文科开设地理课程,而理科不开设或很少开设地理课程,而大学地理专业的学生却是文科和理科兼招。所以,一年级大学生普遍缺少最基本的“理常识知识”。这种教育体制方面的弊端,严重影响着这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所以,如何尽快地丰富学生的地理常识知识,削弱地理常识知识缺乏的负面影响,是全国诸多高校“理科学导论”所共同面对的问题,亟待解决;

2、缺乏“T”型论著,影响地理理论知识的掌握

 “T”型论著是指“层次较高、深度较浅、宽度较大”的文献,它的缺乏影响学生尽快系统地掌握“地理理论知识”,这势必影响“地理科学导论”这门课程教学目标的卓越实现,影响到地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如何请国内一流的地理学家和地理教育家以及跨学科专家尽快地编撰出版“T”型“地理学教学参考书系”,丰富学生亟需的阅读文献,也是全国诸多高校“地理科学导论”所共同面对的问题,亟待解决;

3、缺乏“无形的课程资源”的表现方法,影响“实践-应用—研究性”教学的进行

虽然在“地理科学导论”这门课程多年的教学中,教学实践、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中积累到一定的“有形和无形的课程资源”,进行系统的“实践-应用—研究性”教学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有形的课程资源”可以比较容易地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地理科学导论>网站”上表达出来,可以很快地为全国其它高校所共享。而“无形的课程资源”应该如何有效地表达在“精品课程<地理科学导论>网站”上呢?并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实践-应用—研究性”的教学思想,这是我们课程建设团队亟待解决的问题;

4惠州学院地理科学专业是师范类专业,在该科的讲授中与中学地理教学的内容存在脱节、课程带头人科研教研成果不很突出;

5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对该专业的引领作用不够突出。

在后续建设方面,需要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这一宗旨,密切关注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学科专业动向,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索校-企-行协同育人新机制、新模式,走特色鲜明的师范类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对同类院校提供经验借鉴。加强对外交流,举办和参与各类教学研讨,积极推广项目建设成果,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